[实用新型]一种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2728.6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法全;贾少博;叶金才;王国富;庞成;高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3 | 分类号: | G01S7/0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tvlf 水雷 同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VLF探水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TVLF探水雷达的基本理论,接收机采集信号的最佳时机为发射机关断的1μs之内,超过1μs后所采到的信号误差较大。由于TVLF探水雷达的这种特性,就需要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加入一个同步信号,以便控制其同步作业。但TVLF探水雷达实际应用时多为野外探测,发射机与接收机往往是远距离异地作业的,而且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地形不确定,这就使得同步电缆进行同步的方法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其能够在TVLF探水雷达的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加入一个同步信号,并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主要由系统电源、核心控制板、恒温晶振模块、以及双极性转换模块组成;系统电源连接核心控制板,恒温晶振模块和双极性转换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相连;
上述核心控制板包括卫星授时接收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存储单元、键盘、以及显示单元;卫星授时接收机和键盘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恒温晶振模块和存储单元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相互连接;双极性转换模块和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
上述方案中,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包括软核控制模块、频率调节模块和分频模块;软核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卫星授时接收机和键盘,软核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分频模块和显示单元,软核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与存储单元相互连接;频率调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卫星授时接收机和恒温晶振模块,频率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恒温晶振模块;分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卫星授时接收机和恒温晶振模块,分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双极性转换模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频率调节模块包括秒脉冲滤波器、倍频器、频率调节计数器、差值比较器和PI调节器;卫星授时接收机的输出端经秒脉冲滤波器连接频率调节计数器的一个输入端,恒温晶振模块的输出端经倍频器连接频率调节计数器的另一个输入端,频率调节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差值比较器的输入端,差值比较器的输出端经PI调节器与恒温晶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频模块包括分频计数器和分频器;卫星授时接收机的输出端经一秒脉冲滤波器连接分频计数器的输入端;分频计数器、软核控制模块和恒温晶振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分频器的3个输入端;分频器的2个输出端连接双极性转换模块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恒温晶振模块包括DA转换器、电压调理器和晶振器;DA转换器、电压调理器和晶振器均与系统电源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频率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DA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DA转换器的输出端经电压调理器与晶振器的输入端连接,晶振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频率调节模块和分频模块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晶振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SMA连接器进行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双极性转换模块包括4个比较器和4个二极管;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和第四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同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分频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分频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和第四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同时连接系统电源;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后形成本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的第一同步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后形成本新型TVLF探水雷达同步系统的第二同步控制信号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核心控制板还进一步包括核心控制板电源模块,从而实现核心控制板与设备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2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亮膜
- 下一篇:一种避雷器泄漏电流监视器故障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