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1123.5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创业;仲伟成;陈新记;姚泽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01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737 系列 飞机 内侧 襟翼 扭力 拆除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工具,用于波音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的拆除分解。
背景技术
图1为波音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示意图,图中A部分为内侧保持环,图中B部分为外侧保持环。图2则是具体保持环在扭力管上的安装装配情况:保持环由8颗螺栓固定在扭力管上。
根据波音737飞机工卡要求对内侧襟翼扭力管进行机构检查时需要对扭力管进行拆除分解;由于工作空间狭小,且内部深度较大,保持环与扭力管配合紧,保持环内侧接头有偏心用力不均等原因,拆除分解时容易造成保持环将扭力管内壁划伤,并造成保持环的损坏,由此需更换损伤件。公知的,航材费用较大,同时,也因此会造成停场周期延长等经济损失。
目前波音飞机厂家没有针对上述内侧襟翼扭力管的拆除分解提供专用的工具,当前比较通用的做法是首先利用内部保持环上的结构孔,用保险丝或其他绳索将其逐步拉拽出,但是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
首先,由于内部保持环的结构孔不在保持环的中心,而是一个偏心孔,因此在拔出的过程内部保持环会发生偏转,因此而有损伤结构的风险。
其次,由于保持环与扭力管的配合较紧,拔除需要的力非常大,经常会需要破坏性方法才能将保持环拆除,因此会造成相关部件的损伤。
再者,在拆除的过程中需要3人配合采取破坏性的方式拆除时需要超过16小时,严重影响检查、订货周期,从而影响飞机维修出场周期。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和飞机损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737系列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分解专用工具,使拆装工作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包括:
一导向杆,一端为可拆连接部,另一端为操纵部,中部设有施力螺纹段;
一锁紧底座,开有与所述施力螺纹段滑动配合的中心孔;
一锁紧螺母,与所述施力螺纹段螺纹连接,对锁紧底座向操纵部移动限位;以及
一保持环接头,通过匹配的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可拆连接部,且侧面设有两组用于与保持环连接的螺钉孔。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导向杆和导向与该导向杆的一锁紧底座,以及在该导向杆上约束锁紧底座的锁紧螺母,进而配置保持环接头,导向杆的部分的探入扭力管,然后保持环接头与保持环连接,利用锁紧底座与扭力管外侧端面接触,通过锁紧螺母的螺纹升力持续锁紧将保持环持续拉出。
首先,由于737系列内侧襟翼扭力管保持环螺栓拆除后,分解工具伸入扭力管,通过接头上的内置螺丝倒转配合,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工具的安装和操作,工作时快捷且操作方便。
再者,拆装工具被导向杆所约束,接头上的偏心结构与保持环配合周全,不容易伤发生偏转,同时,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只是连续拧紧锁紧螺帽不会发生人员和意外损伤飞机其他部件。
上述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所述可拆连接部为一段螺杆,相应地,保持环接头相匹配的连接部为中心螺纹孔。
上述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所述锁紧底座包括一个盘形本体和一个向锁紧螺母侧延伸的凸台。
上述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所述凸台为圆柱台。
上述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所述操纵部的侧面为滚花结构。
上述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在轴向所述保持环接头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对应于内侧襟翼内侧扭力管保持环,另一部分对应内侧襟翼外侧扭力管保持环,且匹配地各设有一组螺钉孔。
附图说明
图1为737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示意图。
图2为具体保持环在扭力管上的安装装配结构。
图3为保持环接头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持环接头的正面图示。
图5为锁紧底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紧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持环接头;2.锁紧底座;3.锁紧螺母;4.导向杆;5.接头内置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3,保持环是一种环套结构,侧面开有螺钉孔,借助于这一结构,一种737系列飞机内侧襟翼扭力管拆除工具,其基本结构是,如图7所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1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PM2.5污染环境腐蚀试验箱
- 下一篇:燃气灶用的点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