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1079.8 | 申请日: | 2013-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炯;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俞华梁;汤春龙 |
| 地址: | 200135 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感应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接触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感应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非接触通信技术的发展,卡片类载体与终端间交互越来越多地采用非接触方式进行,特别是特定形状的卡片载体(例如手机挂件、移动支付手机等)仅能通过该通信界面与终端交互。但由于大量现有终端的非接触装置感应面为倾斜或弧形,使载体无法稳定放置于感应区域内,使得需用户通过长时间保持手按等方式进行固定,造成使用不便。同时,载体位置不稳定会使其偏离最佳感应区域,增加通信失败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交易(通过卡片载体与终端非接触通信方式实现非接触式支付、身份认证、有效性检验等功能)的稳固装置,可集成在具备非接触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上,用于固定不同外形的非接触卡片载体(包括:标准IC卡、挂件等异形卡、手机等),以保证终端与卡片载体间非接触式通信的稳定性,提升交易成功率和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感应终端,包括:感应处理装置,所述感应处理装置用于感应非接触卡片载体,并与所述卡片载体进行通信;以及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用于固定不同外形的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以使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位于所述感应处理装置的信号集中位置,保证所述感应处理装置与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间的非接触式通信的稳定性。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所述稳固装置包括:挡板,用于承载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以及滑动轨道,用于提供所述挡板移动时所需的轨道。
在上述非接触感应终端中,所述稳固装置还包括:物体感应器,用于感应是否有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位于感应区域内;以及逻辑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体感应器的信息并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挡板的移动。
在上述非接触感应终端中,所述挡板配置成在不使用时自动收回,嵌入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内部,而在使用时弹出。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所述稳固装置为底面平整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感应处理装置的信号集中位置。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所述稳固装置为递进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设置在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中心区域。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所述稳固装置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位于感应区域内;夹板,用于固定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所述夹板位于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上方两侧并紧贴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表面;轨道及辅助装置,用于辅助所述夹板移动;以及逻辑处理模块,接收并分析所述探测装置反馈的信息,并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夹板的移动。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当所述夹板夹住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时,所述逻辑处理模块配置成控制所述夹板停止动作;以及对于所述夹板已经夹住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但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内芯片位置仍不在可检测范围内时,所述逻辑处理模块以适当的规则来调节所述夹板直至所述非接触卡片载体内的芯片被检测到为止。
在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中,所述夹板配置成在不使用时自动收回,嵌入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内部,而在使用时弹出。
上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还可包括:整体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以及电源,用于为所述非接触式感应终端内的各部件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配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外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外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终端的外形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1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线反违章锁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的服务器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