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0501.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薇;江爱民;邵毅明;罗骁;赵江雄;周佳;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08 | 分类号: | B60P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专用 运输车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或货运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
背景技术
轿车运输车是指在普通车型的基础上经过加载专用设备,用于运输轿车的专用汽车;90年代中期,国内轿车生产厂家为迎合客户的需求及引进国外“0公里交车”的理念,开始推广专业的轿车运输。公路运输以其批量小、门对门的服务的特点,成为了轿车运输的主力军;因此,各地的公路轿运行业迅猛发展。除了控制内部的运作成本、提高重载率外,随着各个生产厂家业务增多,汽车产品的品种层出不穷,在有限的空间里多装一辆车也成为成本控制的非常见效的手段。轿车运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大都是紧跟汽车生产厂家的发展而滚动发展的,在每次增加运输车辆的时候,都根据业务需求、环境许可与改装厂家探讨车辆的技术要求。改装厂本身现有的车辆目录大都是应对国家法规限制的范围内,而实际的产品却差异很大。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运输车辆的长度和高度作了严格限制(半挂车长≤13000mm,整车长≤16500,宽≤2500mm,高≤4000mm)。
按照这个规定,一般的运输车车厢最多只能设计成两层,并且总共只能装载6辆轿车,如图1所示。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空间,设计出既符合条例要求又能更多装载的轿车运输车,从而提高轿车运输车的运输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运输车的运输效率的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包括鹅颈平台和货台,所述鹅颈平台为两层结构;所述货台包括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和第三升降台;第三升降台设于货台的正中心;还包括固定于货台的第一对立柱和第二对立柱,第一对立柱设于鹅颈平台与货台连接处,第二对立柱设于第三升降台的中部的两侧;所述升降台均包括支撑台面和与支撑台面相连的可升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台面与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升降台的支撑台面的一端与第一对立柱铰接,其铰接点高于一辆轿车的高度,所述第一升降台的支撑台面与第一对立柱的夹角为115度;所述第二升降台的支撑台面的一端与第二对立柱铰接,其铰接点高于两辆轿车的高度;所述第二升降台的支撑台面与第而对立柱的夹角为60度;还包括用于固定轿车的轮胎限位架和轮胎收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鹅颈平台为两层结构,可以放置两辆轿车。而货台部分通过对支撑板的巧妙倾斜设计成三层空间。其三个升降台,可以防止3辆轿车,其中第一升降台和第三升降台下面也可以分别放置一辆轿车,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运输车的规格且符合相关条例要求的情况下,在原有货台上下两层装载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载平台,这样就使得运输车可以多装载一辆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运输车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运输成本。
鹅颈平台部分采用双层结构,这种布局使得轿车安全问题容易得到满足;在不超高的前提,下层放置的轿车与上层平台之间可以留出足够的间隙,遇到颠簸路况时,轿车不易受到损坏。
进一步,所述货台上设有轨道,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支撑杆与货台相连的一端位于轨道内。
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支撑杆可在轨道内移动,从而将支撑杆与支撑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支撑杆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台面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为电动液压伸缩支撑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的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轿车专用运输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运输对象是长安CX20,其外形尺寸长*宽*高为3900*1700*1570mm。选用的半挂车外形尺寸为长*宽*高为12500*2500*2850mm。选用的半挂牵引车是东风牌DFL4251A12半挂车牵引车。即货台的尺寸为长*宽*高为12500*2500*28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0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振动与声学识别的车身刮痕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