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0471.0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勋;王海燕;张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8;H01M2/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吴伟文 |
地址: | 54511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极柱是蓄电池和外部电连接器连接的一个部件,极柱通常也是蓄电池的电解液容易渗漏出来的地方,所以极柱处的密封对蓄电池的使用至关重要,也是蓄电池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目前蓄电池企业常使用胶粘剂如环氧树脂、聚氨酯胶等密封材料进行密封,但是由于现有的密封结构较差,极柱处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间隙,导致胶粘剂通过间隙流出来,久而久之,密封就会失效,电解液也就会从间隙处渗漏出来,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较好的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极柱、电池盖和极柱密封体,所述的电池盖上设有极柱孔,所述的极柱设在极柱孔中,所述的密封体套合在极柱上,所述极柱孔的内侧设有内壁和极柱孔的孔壁平齐的中空柱体,所述密封体靠近极柱孔的内孔壁贴合在中空柱体的外壁,极柱、中空柱体和密封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和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密封结构设置有内壁和极柱孔的孔壁平齐的中空柱体,中空柱体侧壁围在极柱孔边上,而密封体的内孔壁贴合在中空柱体的外壁,中空柱体的侧壁和密封体能够作为防止胶粘剂流出的第一和第二道屏障,起到密封作用,在极柱、中空柱体和密封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当有胶粘剂通过中空柱体侧壁的密封体之间的间隙流出时,密封垫进一步对其进行阻挡和密封,使密封的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极柱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所述的密封体上设有和所述环形凸起相配的环形凹槽,设置此结构形成了一个迷宫式密封,进一步增强了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的电池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体,1.1、环形凹槽,2、密封垫,3、中空柱体,4、电池盖,5、极柱,5.1、环形凸起,6、极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极柱5、电池盖4和极柱密封体1,电池盖4上设有极柱孔6,极柱5设在极柱孔6中,极柱5和极柱孔6同轴,密封体1套合在极柱5上,也就是密封体1包覆在极柱5外圆周上,极柱孔6的内侧设有内壁和极柱孔6的孔壁平齐的中空柱体3,中空柱体3由极柱孔6向蓄电池内部延伸,密封体1靠近极柱孔6的内孔呈阶梯状,端部的内孔的直径大于极柱5的直径,端部内孔的孔壁贴合在中空柱体3的外壁上,极柱5、中空柱体3和密封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2,密封垫2两底面分别和中空柱体3以及密封体1靠近极柱孔6的端部的内孔阶梯处的面相贴合,密封垫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和密封体1端部内孔的侧壁相贴合。
本例中,极柱5上设有三个环形凸起5.1,密封体1内孔上设有和环形凸起5.1相配的三个环形凹槽1.1,密封体1可采用聚氨酯密封圈,密封垫2可采用聚氨酯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0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紧式蓄电池吸酸工装
- 下一篇:高压聚乙烯高效盘管聚合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