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蜗牛电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0400.0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山;仇辉;李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温珊姗;许莲英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蜗牛 电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喇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机动车蜗牛电喇叭。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动车蜗牛电喇叭,包括扬声筒、紧圈、膜片组件和底盘部件。现有技术在将上述部件组合成汽车电喇叭时,是将紧圈、膜片组件和底盘部件铆接在一起组装成喇叭分总成,然后将喇叭分总成压入带有卡口的、事先在与紧圈接触面涂上硅胶的扬声筒内,组合成汽车电喇叭。这种结构和组合方式,受到硅胶固化时间需要24小时的影响,使得占用场地大,生产周期长,不能连续生产;同时在将喇叭分总成压入扬声筒组件内时,容易造成胶水外溢,影响外观。
申请号为2005200450071、名称为“螺旋型电喇叭”的实用新型专利,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在紧圈与扬声筒盖板接触的一侧向中央延伸一加强面,扬声筒盖板复合在紧圈的加强面上,并与紧圈的加强面结合为一体。将传统的紧圈经过特殊设计后作为嵌件与扬声筒盖板组合成紧圈和扬声筒盖板组件,组装时,将紧圈和扬声筒盖板组件与膜片组件、衬垫和底盘组件铆接在一起组合成喇叭分总成,再将喇叭分总成与扬声筒用超声波焊接在一起组成汽车螺旋型电喇叭。该专利虽然不受硅胶固化时间的影响,无胶水外溢,节约了场地,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连续生产,但是,复合棉经超声波焊接后,影响了膜片振动系统的边界条件,造成蜗牛电喇叭的声压级和产品的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的机动车蜗牛电喇叭。
一种机动车蜗牛电喇叭,包括底盘部件5、膜片4、紧圈3、隔板2和扬声筒1依次连接,所述底盘部件5、膜片4和紧圈3铆接成整体发声部件,所述隔板2和扬声筒1通过超声波联结成筒部件,所述发声部件与筒部件用硅胶6相连;所述隔板2为向扬声筒1一侧凹陷的圆锥形隔板。
所述圆锥形隔板中心开孔,圆锥形隔板的母线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与扬声筒的底面一致。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蜗牛电喇叭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连续生产,且不影响膜片振动系统的边界条件,电喇叭的声压级和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蜗牛电喇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扬声筒与隔板超声波焊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盘部件与硅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变形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扬声筒,2为隔板,3为紧圈,4为膜片,5为底盘部件,6为硅胶,7为变形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机动车蜗牛电喇叭,包括底盘部件5、膜片4、紧圈3、隔板2和扬声筒1依次连接,所述底盘部件5、膜片4和紧圈3铆接成整体发声部件,所述隔板2和扬声筒1通过超声波联结成筒部件,所述发声部件与筒部件用硅胶6相连;所述隔板2为向扬声筒1一侧凹陷的圆锥形隔板。
所述圆锥形隔板中心开孔,圆锥形隔板的母线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与扬声筒的底面一致。
所述发声部件与筒部件可以用胶水粘接或者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图4中的变形紧圈7,可替代紧圈3,由于变形紧圈7的中间孔大,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在与超声波焊接隔板2后的扬声筒1连接,要比使用紧圈3少用一圈(中心的小圈)硅胶。但是,其它零件的要做适当的匹配,比如变形紧圈7的厚度要比紧圈3厚许多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0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