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导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808.6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耿冬青;马庆松;油新华;宋福渊;杨春英;赖永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地下 连续 墙导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导墙。
背景技术
由于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具有墙体刚度大、防渗效果好、能适用多种不同的地层条件、施工噪声低、占地少、施工工效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及城市地下空间围护施工中,地下连续墙导墙作为地下连续墙施工必不可少的施工辅助构筑物也随之大量使用。然而,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导墙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病。
一、等待导墙混凝土凝固导致工期延长
现浇地下连续墙导墙作为地下连续墙施工辅助构筑物,地下连续墙施工需要等待导墙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一步施工,而基坑开挖及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均要求尽量缩短工期,现浇地连墙显然不符合快速施工要求。
二、导墙变形
槽段开挖过程中,现浇地下连续墙导墙没有内支撑或锚拉措施,经常因为导墙下部土体变形过大或导墙自身刚度不足发生变形,导致钢筋笼不能顺利下放,影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三、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
因为现浇地下连续墙导墙为地连墙施工辅助构筑物,所以施工完毕后需要将导墙拆除,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导墙,要解决现有地下连续墙导墙施工工期长,易发生变形,拆除后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预制地下连续墙导墙,包括槽壁及槽上的导墙墙体,所述导墙墙体由钢筋混凝土材质的预制导墙块拼装而成,预制导墙块两侧分别设有凸槽连接块和凹槽连接块;
所述槽上的导墙墙体后部设置有水平拉钩,水平拉钩由钢丝绳与埋设在导墙下稳定土体内的预埋件连接。
所述预制导墙块的重心部位设置有吊装环,吊装环与预制导墙块钢筋连接。
所述导墙墙体底面粘接有膨润土防水毯。
所述预埋件为型钢或方木。
所述凸槽连接块和凹槽连接块由预制导墙块钢筋折弯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或由钢板折弯后与预制导墙块钢筋焊接形成。
所述凹槽连接块与凸槽连接块为能够相互嵌入的钩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预制导墙施工无需叠砌砂袋模,施工后无需等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加快了施工速度。
2、导墙及拉锚回收后可重复利用,且在拆除过程中不会损害地下连续墙墙体,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埋设拉锚并预紧钢丝绳后,可有效减小导墙变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4、各种地连墙导墙形状都可以通过在工厂预制加工异型地连墙导墙来实现,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可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变形,拆除后可重复利用,能够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制导墙块的拼装图。
图3是预制导墙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导墙块、2-凸槽连接块、3-凹槽连接块、4-水平拉钩、5-钢丝绳、6-预埋件、7-膨润土防水毯、8-导墙下稳定土体、9-地连墙导槽、10-吊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这种预制地下连续墙导墙,包括槽壁及槽上的导墙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墙体由钢筋混凝土材质的预制导墙块1拼装而成,预制导墙块1两侧分别设有凸槽连接块2和凹槽连接块3。预制导墙块1在工厂里使用模板加工而成,配筋及箍筋形式可参考灌注式地下连续墙导墙。
所述槽上的导墙墙体后部设置有水平拉钩4,水平拉钩由钢丝绳5与埋设在导墙下稳定土体8内的预埋件6连接。预埋件6为型钢或方木。钢丝绳上可预设钢丝绳预紧装置。
所述预制导墙块1的重心部位设置有吊装环10,方便导墙运输、安装及拆除工作。吊装环与预制导墙块钢筋连接。
所述导墙墙体底面粘接有膨润土防水毯7。
参见图2、图3所示,预制导墙块1两侧分别设有凸槽连接块2和凹槽连接块3。凹槽连接块与凸槽连接块为能够相互嵌入的钩状结构。凸槽连接块2和凹槽连接块3形状可以较容易的嵌入。
所述凸槽连接块2和凹槽连接块3由预制导墙块钢筋折弯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或由钢板折弯后与预制导墙块钢筋焊接形成。
在预制地连墙导墙施工中,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预制导墙的加工与施工,保证快速施工和工程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型双层旋转锁定的保险箱结构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控制的窗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