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740.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贾耀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耀玺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24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仿古 烧制 循环 加热 节能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砖烧制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
背景技术
仿古砖是仿造以往的样式做旧,实质上是上釉的瓷质砖,用带着古典的独特韵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为体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仿古砖通过样式、颜色、图案,营造出怀旧的氛围。窑炉是烧制仿古砖的必用设备。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传统的仿古砖窑炉在烧制过程中,主要通过煤炭为燃料,烧制时窑炉内产生的烟雾被排出窑炉外进入空气,烟雾不仅污染了空气,而且排出窑炉的烟雾会带走窑炉内的部分热量,为了使窑炉内的热量增强就会使用大量的煤炭进行连续加热,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陷,造成耗能大,浪费资源,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提高了窑内热气流的循环使用,高效节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包括轴流风机1、风道2、窑门3、二次加热箱4、风机5、窑体6、窑墙7、耐火层8、电热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体6一侧设置窑门3,另一侧与风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5的另一端与二次加热箱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窑体6顶部设置轴流风机1,所述的风道2一端与轴流风机1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加热箱4连接;所述的窑体6由内而外依次为耐火层8和窑墙7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的窑体6内均匀分布电热管9。
其中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加热箱4其为圆柱腔体,其内壁均匀分布螺旋槽,螺旋槽内设置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热管9产生热量达到仿古砖所需的烧制温度,轴流风机1将仿古砖烧制过程中热交换产生的低温气流抽出,通过风道2传递入二次加热箱4内加热,被加热的低温气流通过风机5进入窑体6内继续与仿古砖进行热交换,对仿古砖进行循环加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提高了窑内热气流的循环使用,高效节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可靠,提高了产品质量,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轴流风机,2.风道,3.窑门,4.二次加热箱,5.风机,6.窑体,7.窑墙,8.耐火层,9.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包括轴流风机1、风道2、窑门3、二次加热箱4、风机5、窑体6、窑墙7、耐火层8、电热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体6一侧设置窑门3,另一侧与风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5的另一端与二次加热箱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窑体6顶部设置轴流风机1,所述的风道2一端与轴流风机1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加热箱4连接;所述的窑体6由内而外依次为耐火层8和窑墙7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的窑体6内均匀分布电热管9。
其中一种用于仿古砖烧制的循环加热节能型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加热箱4其为圆柱腔体,其内壁均匀分布螺旋槽,螺旋槽内设置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利用电热管9产生热量达到仿古砖所需的烧制温度,轴流风机1将仿古砖烧制过程中热交换产生的低温气流抽出,通过风道2传递入二次加热箱4内加热,被加热的低温气流通过风机5进入窑体6内继续与仿古砖进行热交换,对仿古砖进行循环加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提高了窑内热气流的循环使用,高效节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可靠,提高了产品质量,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耀玺,未经贾耀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