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含酸重质原油炼化含盐污水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8874.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8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青;郭宗斌;肖立光;陈春茂;代小丽;李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张苗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含酸重质 原油 炼化含盐 污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油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含酸重质原油炼化含盐污水的设备。
背景技术
含酸重质原油通常是指酸值大于2.0mgKOH/g,同时相对密度大于0.931g/cm3的原油。含酸重质原油除了具有低API°、高比重、高残炭、高胶质沥青质含量等重质油的共同特性外,一般还具有高硫氮、高含盐、高酸值等特点。由于全球常规石油储量日益减少,国内进口原油中高含酸重质原油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内新建炼化企业中,也多以高含酸重质原油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流程设计。
含酸重质原油加工装置可分为一次加工装置与二次加工装置,排放的全部点源污水根据其污染物特性分为含油污水系列与含盐污水系列。含油污水主要来自二次加工装置,污染程度较轻,经过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后可以生产纯水回用锅炉。而含盐污水由于含盐量偏高,不适合利用反渗透膜工艺生产纯水,一般是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含酸重质原油炼化含盐污水主要产自原油罐脱水,以及一次加工装置的电脱盐脱水过程。含盐污水在宏观上具有高COD(>4000mg/L)、高含油(>1000mg/L)、高氨氮(>200mg/L)、高电导率(>4000μs/cm)的污染特性,微观组成上具有有机酸类、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等极性污染物含量高的污染特性。因此,含盐污水表现出较强的乳化性质,以及较弱的生物降解性能。随着很多省份开始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CODcr≤60mg/L、石油类≤5mg/L、氨氮≤10mg/L、总氮≤40mg/L),对含盐污水提出了更严格的达标处理要求。
ZL200910081479.5中公开了一种超稠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方法,并公开了实现其方法的相应装置,在该专利中利用“沉降除油罐-斜板隔油装置-两级气浮装置-一级水解酸化罐-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池-二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池-兰美拉斜板沉淀池”装置对加工超稠油产生的全部点源含盐污水、含油污水进行集中达标处理,出水指标满足石油类≤10mg/L,CODcr≤100mg/L,氨氮≤15mg/L的要求。超稠油也是高含酸重质原油的一种,虽然上述专利中利用相应装置对高含酸重质原油含盐污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但仍存在污水达标难的缺陷,出水指标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的一级排放标准(CODcr≤60mg/L、石油类≤5mg/L、氨氮≤10mg/L、总氮≤40mg/L)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降低处理后水体的CODcr值、石油类含量、氨氮含量和总氮含量,提供一种处理后水体能够满足CODcr≤60mg/L、石油类≤5mg/L、氨氮≤10mg/L、总氮≤40mg/L要求的处理含酸重质原油炼化含盐污水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含酸重质原油炼化含盐污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重力沉降除油装置、斜板沉淀除油装置、一级气浮设备、二级气浮设备、生物曝气装置、厌氧水解酸化装置、一级脱氮装置、二级脱氮装置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优选地,所述重力沉降除油装置、斜板沉淀除油装置、一级气浮设备、二级气浮设备、生物曝气装置、厌氧水解酸化装置、一级脱氮装置、二级脱氮装置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之间通过污水管道顺序连通。
优选地,所述重力沉降除油装置为均质调节罐。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除油装置为斜板除油器。
优选地,所述一级气浮设备为一级涡凹气浮设备。
优选地,所述二级气浮设备为二级溶气气浮设备。
优选地,所述生物曝气装置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优选地,所述厌氧水解酸化装置为厌氧水解酸化罐。
优选地,所述一级脱氮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A池、一级O池和中沉池。
优选地,所述二级脱氮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二级A池、二级O池和MBR池。
优选地,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为臭氧催化氧化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8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