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8069.9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7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平;陈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04 | 分类号: | B28D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01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切割 大理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加工大理石的圆锯片。
背景技术
由于大理石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要求大理石的切割边缘平整、不崩边,现有的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锯片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规格:直径为350mm的圆锯片,其金属基体厚度为2.4mm,金刚石刀头的厚度为3.4mm,刀头长度为40-42mm,刀头数量为24-25个;直径为400mm的圆锯片,其金属基体的厚度为2.6mm-2.8mm,金刚石刀头的厚度为3.6mm,刀头长度为40-42mm,刀头数量为28-29个。为了防止大理石切割时崩边,要求圆锯片具有较好的锋利度,上述金刚石刀头的厚度较大,导致其锋利度低,经常会出现崩边问题,如果采用厚度较薄的金刚石刀头,虽然可以提高其锋利度,但是相应的金属基体也要变薄,无法达到锯片的强度要求,切割时会因金属基体较薄而产生晃动,导致崩边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锯片,该锯片在保证金属基体强度要求是基础上提高锋利度,可有效防止崩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锯片,包括圆形金属基体和圆周附着在金属基体外沿的金刚石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由位于中部的圆形片体和位于圆形片体外沿的环形片体组成,所述金刚石刀头附着在环形片体的外沿,所述圆形片体与环形片体一体成型,所述圆形片体的厚度大于环形片体的厚度,所述环形片体的宽度为所述金属基体半径的1.5/10-3/10。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的直径为350mm-400mm,所述环形片体的厚度为1.7mm-1.9mm,所述金刚石刀头的厚度为2.1mm-2.3mm,所述圆形片体的厚度为2.4mm-2.8mm。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的直径为350mm,所述环形片体的宽度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刚石刀头的数量为18个,刀头长度为60mm-62mm。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的直径为400mm,所述环形片体的宽度为45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刚石刀头的数量为22个,刀头长度为60mm-6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金属基体由圆形片体和环形片体组成,圆形片体的厚度大于环形片体,这样就可在保证金属基体强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环形片体的厚度,环形片体的厚度变薄后,就可设置较薄的金刚石刀头,从而有效提高锯片的锋利度,防止切割大理石的过程中崩边;为了保证金属基体的强度,环形片体的宽度设置为金属基体半径的1.5/10-3/10,使锯片专用于切割深度较浅的大理石加工,具有良好的防崩边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锯片,包括圆形金属基体1和圆周附着在金属基体1外沿的金刚石刀头2。
金属基体1由位于中部的圆形片体11和位于圆形片体11外沿的环形片体12组成,环形片体12的宽度为金属基体1半径的2/10,圆形片体11与环形片体12一体成型,参照图2可看出环形片体12为在金属基体1单侧面磨削的方式形成,当然也可采用双侧面磨削的方式,但双侧面磨削的方式在加工上较为麻烦,成本较高,金刚石刀头2附着在环形片体12的外沿。
具体的锯片的直径为400mm,环形片体的厚度为1.8mm,金刚石刀头的厚度为2.2mm,圆形片体的厚度为2.4mm,环形片体的宽度为45mm,金刚石刀头的数量为22个,刀头长度为60mm-6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80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污泥生化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