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7901.3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魏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146 | 分类号: | H01L27/146;H01L21/82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李时云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在先进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产业中,随着22nm及更小尺寸的到来,以及电子行业对产品性能需求的日益提高,业内需要尽可能的提高NMOS和PMOS的性能,以获得一席之地。
目前的情况是,PMOS的饱和电流要比NMOS低,于是PMOS的性能成为制约CMOS整体性能的一个因素。这是由于空穴的迁移率要比电子的迁移率差。因此,例如应力技术被运用到CMOS工艺中,以希望得到理想的器件。
在现有工艺中,对于NMOS而言,通常是采用施加拉应力的方法,而对于PMOS而言,则是采用施加压应力的方法,例如在NMOS中,填充SiC,在PMOS中,填充SiGe,或者在NMOS中形成拉应力层(通常为contact etch stop layer,CESL),在PMOS中形成压应力层(通常为double stress layer,DSL),以分别产生拉应力和压应力,从而达到提高迁移率的效果。
上述方法确实对提高器件的性能起到了较佳的作用,然而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以期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是所需要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以提高PMOS的迁移率,提升产品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至少包括有N阱及STI;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栅极多晶硅,所述栅极多晶硅覆盖部分所述N阱及部分STI;所述N阱上形成有第一应力层和第二应力层,所述第一应力层覆盖所述栅极多晶硅位于所述N阱上的部分;所述第二应力层覆盖所述第一应力层外的其他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应力层在L方向提供压应力,所述第二应力层在W方向提供拉应力。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一应力层为DSL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DSL层的厚度为15-40nm。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二应力层为CESL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CESL层的厚度为15-40nm。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栅极多晶硅两侧形成有侧墙,所述CESL层覆盖所述侧墙。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N阱中栅极多晶硅两侧形成有源漏极。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衬底还包括P阱,所述P阱与N阱通过所述STI隔离,所述P阱上形成有栅极多晶硅,所述第二应力层还覆盖所述P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在N阱上的栅极多晶硅上形成了两种应力层,从而使得第一应力层在L方向产生压应力,第二应力层在W方向产生拉应力。相比现有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PMOS的迁移率。更加显著的,本实用新型由于是所述第一应力层提供压应力,所述第二应力层提供拉应力,对于沟道宽度较窄的PMOS起到的作用尤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在制造过程中器件结构的L方向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的N阱区域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的N阱区域的W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的N阱区域的L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器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7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微纳织构
- 下一篇:改良型LED硅胶芯片封装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