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7775.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支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挠性结合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在其壳体背面会设置活动盖,便于使用者拆卸以更换内部零件、电池等。公知这类活动盖在未使用状态下,为了能稳固地固定于壳体上,大多采用螺丝锁固方式或结合螺丝及卡钩结构来达到固定效果。然而,螺丝的设置往往增加了拆卸及组装上的复杂度及组装成本。此外,因螺丝的锁合强度与螺丝的长度成正比,故制造厂商常为了顾及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组装强度而阻碍了电子装置薄形化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升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组装效率、降低其组装成本及薄化其整体厚度,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藉以提升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组装效率、降低其组装成本及薄化其整体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架体、一第二架体以及一挠性结合件;该第一架体包括一第一板件、一第一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支撑部及该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连接于该第一板件,且该至少一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第一抵靠面,该第一抵靠面的法线方向朝向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架体包括一第二板件、一第二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支撑部及该至少一第二结合部连接于该第二板件,该第二支撑部抵靠于该第一支撑部,该至少一第二结合部具有一第二抵靠面,该第二抵靠面的法线方向指向该第二板件,该第二抵靠面比该第一抵靠面靠近该第一板件;该挠性结合件穿设该至少一第一结合部及该至少一第二结合部,且抵靠于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其中,该挠性结合件的外径大于该第一抵靠面与该第二抵靠面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由于在第一架体装设于第二架体,且挠性结合件未穿过第一架体的各第一结合部与第二架体的各第二结合部时,第二结合部的第二抵靠面比第一结合部的第一抵靠面靠近第一板件,且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挠性结合件的直径。因此,当挠性结合件穿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时,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会受到挠性结合件的抵压而被撑开,进而迫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相固定。
再者,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组装强度取决于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件间的间距或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故要调整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组装强度时,仅需在设计上改变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件间的间距或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即可。还由于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件彼此交叠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故在设计上调整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件间的间距或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时,并不会额外增加壳体结构的厚度(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间距)。如此一来,将有助于控制壳体结构的厚度而达到电子装置的薄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及薄化整体厚度的功效。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图1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相结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侧面剖示图。
图4A至图4B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5A与图5B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另一种组装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分解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210 第二板件
100 第一架体 211 第二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7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耦合定位功能的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冲制保洁铝管的专用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