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5197.8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易海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53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生物 控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池塘养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利用鱼类趋氧性的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尤其适用于鱼虾蟹的养殖,也可用于鱼缸。
背景技术
氧气是鱼生存的必须物质,氧气在池塘中的浓度直接影响了鱼的生活质量、生长速度、存活率以及品质,尤其是夏天低气压天气,由于池塘内的溶氧浓度低,会导致池塘内的鱼窒息而亡。
现在人们常用电动增氧装置增氧,当感觉气压低或者靠经验认为水体含氧不足,人工打开增氧装置,而不知水产生物是否缺氧,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由于忘记或者由于经验不足未及时打开增氧装置,而造成鱼类死亡,给鱼类的养殖带来损失。
现有的一些电动增氧装置连接测氧仪,测氧仪的测氧头位于水下,通过测氧仪来控制电动增氧装置进行增氧,但是测氧仪的成本较高,测氧头长期位于水下容易被腐蚀损坏,使用寿命短,而且测氧仪不能进行水洗,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氧气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水中溶解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骛,鱼类的其他一些衍生特性如逆水性、逐波性就是趋氧性的具体表现。
趋氧习性乃鱼类最重要的习性;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8-12mg/L,鱼类生存一般要求溶氧度≥5mg/L以上;当其降至不足1mg/L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其通过生物的趋氧性来实现对多个增氧装置的开关,实现对池塘的自动增氧,避免出现由于池塘未及时增氧,而造成鱼类死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包括用于吸引鱼类的常开第一增氧装置以及分布于池塘各处的若干增氧装置,所述第一增氧装置周围形成水产生物聚集区,所述水产生物聚集区设有触碰感应装置,所述触碰感应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分布于池塘各处的若干增氧装置。
进一步,所述常开第一增氧装置包括水泵、气管以及散气管,所述水泵通过气管连接散气管,所述散气管位于水下,所述散气管上方形成所述水产生物聚集区。
进一步,所述触碰感应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红外线对射装置,所述成对设置的红外线对射装置位于所述水产生物聚集区两侧。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对射装置射出的红外线位于水面上5mm-1cm或水下。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对射装置位于浮力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利用鱼类的趋氧性,自动控制若干台增氧装置的开闭,实现了池塘的自动、及时增氧,避免了由于未及时给池塘增氧而造成鱼类呼吸不畅,甚至死亡,而且操作容易,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1、2包括:
1——控制器; 2——水泵;
3——气管; 4——散气管;
5——浮力支架; 6——红外线对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产生物控制增氧系统,包括用于吸引鱼类的常开第一增氧装置以及分布于池塘各处的若干增氧装置,第一增氧装置周围形成水产生物聚集区,水产生物聚集区设有触碰感应装置,触碰感应装置通过控制器1控制分布于池塘各处的若干增氧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常开第一增氧装置包括水泵2、气管3以及散气管4,水泵2通过气管3连接散气管4,散气管4位于水下,散气管4上方形成水产生物聚集区,触碰感应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红外线对射装置6,成对设置的红外线对射装置6分别位于水产生物聚集区两侧,红外线对射装置6射出的红外线位于水面上5mm-1cm或水下,红外线对射装置6位于水面上方,不会被水体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成对设置的红外线对射装置6位于框型的浮力支架5上,依靠浮力支架5漂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浮力支架5使水产生物聚集区位于池塘中央,也可以设置多对红外线对射装置6,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水产生物聚集区选址在无浪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易海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区易海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5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水族养殖箱的兼具照明功能的液体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温增氧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