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减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5081.4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6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燕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燕民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减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地讲,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减压阀。
背景技术
所谓减压阀,即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传统减压阀导流孔设置在阀体上,往往设置为3-5排,每排又包括若干周向布置的导流孔。通常导流孔为圆孔;阀杆进水端为一平面,同时,阀体与阀杆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通往导流孔。上述减压阀存在如下弊端:第一,由于导流孔设置的排数有限,减压阀减压范围受限;第二,阀杆进水端的端面呈平面状,冲击水流易通过阀体与阀杆间的间隙进入导流孔,进而进入储液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压范围广的新型减压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内轴向设有第一过流孔,在阀体上部设有导流孔,在阀体内第一过流孔的上部设有阀杆,阀杆中部轴向设有第二过流孔,其特征在于,导流孔为7-9排,每排导流孔包括若干周向布置的导流孔。
进一步:沿水流方向,导流孔包括柱状段与锥状段。
进一步:阀杆进水端的端面呈锥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导流孔设置7-9排,同时,导流孔包括柱状段与锥状段,故减压阀减压范围较广,减压效果较佳。
(2)阀杆进水端的端面为锥状面,故冲击水流易于进入阀杆中部的过流通道,冲击水流也不会进入阀杆与阀体间的间隙,同时,该改进不会影响减压阀的减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减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S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储液腔,3-阀体,4-阀杆,4a-弹簧,4b-面板,51-螺钉,52-密封圈,53-压板,6-导流孔,61-柱状段,62-锥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3,在阀体3内轴向设有第一过流孔,在阀体3上部设有导流孔6,在阀体3内第一过流孔的上部设有阀杆4,阀杆4中部轴向设有第二过流孔,导流孔6为8排(还可以是7排或者9排),每排导流孔包括若干周向布置的导流孔,即:参照图1,在中空柱状阀体的侧壁上,由上往下均匀设置8排导流孔,每排为周向均匀布置在侧壁上的若干导流孔。
阀杆在过压水流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故能打开相应的导流孔进行泄压,例如打开第一排导流孔(排数为由上往下计数,下同),根据水流压力的大小不同,阀杆向下运动的行程不尽相同,其最大行程为开启第8排的导流孔,相对于传统的最大导流孔排数为5排,本申请中的导流孔排数更多,调压能力更强。
本申请中,沿水流方向,导流孔6包括柱状段61与锥状段62。
进入导流孔的水流首先平稳的通过柱状段,然后进入扩张的锥状段,然后进入下文将作阐述的储液腔,导流过程更为平顺。
本实施例中,阀杆进水端的端面41呈锥状。
冲击水流在作用于阀杆端面时,其沿着曲面流入阀杆中部的第二过流孔,相对于平面型端面而言,锥状端面更有利于冲击水流的通过,不会进一步的作用于阀杆与阀体的间隙并流入该间隙内。
此处对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新型减压阀其他相应结构作简要阐述(该部分为现有技术):减压阀包括阀体3、套设于阀体上的壳体1以及设于阀体内与阀体配合的阀杆4,阀体与壳体之间设有储液腔2,阀体进水端的直径小于出水端的直径,阀体出水端通过螺栓固设面板4b,面板上设有出水孔,所述阀体进水端的端面设有密封圈52及压板53,密封圈52和压板53通过螺钉51固定在阀体3上,阀体3进水端(阀体上部)设有导流孔,导流孔与储液腔连通,阀杆内设有第二过流孔,阕杆下端与面板4b之间设有弹簧4a,阀杆的进水端设有挡圈,挡圈内径与阀杆配合形成密闭结构,挡圈布置于导流孔上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当设备用水水压超出设计范围时,冲击水流促使阀杆向出水端移动(向下动作),阀体上的导流孔被打开(例如打开第一排导流孔),水流入阀体与壳体之间的储液腔内,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水压减小或恢复到设计值以下时,压缩的弹簧复位,复位过程中挤压阀杆复位,导流孔关闭,水压恢复到设定值以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燕民,未经黄燕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5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