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风冷压缩冷凝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4089.9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付玉;姚喻晨;毛一名;张文杰;张忠斌;黄虎;汪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市南风冷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4 | 分类号: | F25B1/04;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9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换热器 风冷 压缩 冷凝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风冷压缩冷凝机组,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及相关法令的出台,对压缩冷凝机组的性能评估及优化方案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当前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机组能效水平显得更为突出。压缩冷凝机组是冷冻冷藏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作为制冷应用中的常用设备使用数量巨大,要实现节能目标提高其能效比是非常必要的。
换热器则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量消耗,而目前风冷压缩冷凝机组采用的管片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不高,能效比相对较低。因此研发一种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成本低的换热器成为一项热点的研究课题,也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微通道换热器相对于管式或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且具有高传热系数、高表面积—体积比、低传热温差、低流动阻力等特点,是当今换热器研究开发的新方向,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微通道换热器以其高效的换热性能、紧凑的结构形式,正逐步应用于商业、家用制冷空调行业、冷冻冷藏制冷系统,将它应用到风冷压缩冷凝机组中,能提高机组换热效率、减少制冷剂使用量、降低机组成本。同时,能提升风冷压缩冷凝机组的综合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节约能源。如中国专利ZL200920063018.0“基于铝制微通道风冷冷凝器的压缩冷凝机组”,该实用新型采用铝制微通道换热器,减少了制冷剂充注量,节约了材料成本,但它仅仅是简单地用微通道换热器代替传统管式换热器,对制冷工质在换热器中的分配情况是否均匀、微通道换热器上是否会形成油膜从而影响换热效果等问题并没有作进一步讨论,其压缩冷凝机组能效比提升的效果还有待探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风冷管片式换热器传热系数小、微通道换热器通道小、易形成油膜及制冷工质流动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风冷压缩冷凝机组,将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风冷压缩冷凝机组中,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量,从而提高系统的能效比。同时,该实用新型能减少冷凝器的体积、减轻重量,节约制冷工质使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另外,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翅片和扁管是整体焊接在一起的,翅片不容易被损坏,且没有电腐蚀现象,所以机组性能稳定,持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风冷压缩冷凝机组,由压缩机、换热器、风机、储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连接组成循环系统,换热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并在压缩机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下集流管、设置在两集流管之间的若干个扁管以及设置在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上集流管中设置两个隔板,所述下集流管的中间设置一个隔板。
所述压缩机采用高效冷冻涡旋压缩机。所述翅片为百叶窗翅片。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处于高压高温过热状态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由于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受高温的作用形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微通道换热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微通道换热器每个通道的入口非常小,且传热壁面相对较大,若不加油分,对微通道换热器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方面会使回油困难,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另一方在传热壁面形成的油膜会大大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以更好的发挥微通道换热器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市南风冷链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市南风冷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40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