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发药系统的出药计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3879.5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2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东;刘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白象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M1/272 | 分类号: | G06M1/2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系统 计数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药计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发药系统的出药计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市级医院每天的门诊处方通常在3000个左右,假设每个处方内平均约有5盒药品,就可以估算出医院药房每天的发药量在15000盒左右,三甲医院每天的发药量还会更多。在国内一些医院内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门诊发药系统进行摆药,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摆药,这样可以减少药师的工作强度,同时通过设备发药减少因人为差错带来的摆药错误,但是现在医院使用的大多数发药系统没有对出药进行计数,对加了多少药品没有计数功能,这给后期的药品盘点工作带来困难。传统计数药品的方法是采用人工统计,耗费人力资源,而且也容易出错。因此,进一步提高发药系统的智能化,使其自身具备出药计数功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可靠的出药计数也可以反过来保证发药的准确性。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发药系统的出药计数装置,使发药系统自身具备出药计数功能,以利于药房对药品的盘点工作,解决传统采用人工计数时,耗费人力,而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发药系统的出药计数装置,主要包括遮光板、电磁铁组件、导药板和计数传感器。
所述的遮光板呈长方盒状,材质可以是普通的金属钢板或塑料,遮光板有两个,对称地安装在发药系统前端的左右两侧,同时,它也是计数传感器的安装载体,把计数传感器包裹在其内。
所述的计数传感器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它是一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一端为发射端,另一端为接收端,二者正对安装。
所述的导药板呈坡式安装在电磁铁组件的前端,导药板板面方向与遮光板竖直方向所呈夹角为锐角,导药板的坡式安装的好处是:当药品从电磁铁组件往下掉落时计数传感器可以检测得到。
所述的遮光板内侧设计有透光孔,计数传感器发出光束和接收光束通过透光孔进行,且在遮光板的透光孔处加有滤光片,以避免信号干扰,减少其他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药品从药槽出药时,计数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到电磁铁组件发出的药品,并将记录信息传输给PLC,计数传感器在计数过程中,不会出现漏计数或是同一盒药品重复计数的问题。发药系统自身能对所发药品的数量做出统计,为后期的药品盘点工作提供了便利。与传统采用人工计数的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并提高了计数的准确率。此外,可靠的出药计数也可以反过来保证发药的准确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计数传感器示意图,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4.1是发射端,4.2是接收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板与导药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当药品遮挡住计数传感器所发射的光束时的示意图,其中K示意为药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计数传感器计数方法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描述得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发药系统的出药计数装置,主要包括:遮光板(1)、电磁铁组件(2)、导药板(3)、计数传感器(4)。
如图1所示,所述的遮光板(1)呈长方盒状,对称地安装在出药系统前端的左右两侧,同时,它也是计数传感器(4)的安装载体,把计数传感器(4)包裹在其内。
所述计数传感器(4)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它是一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如图2所示,一端为发射端(4.1),另一端为接收端(4.2),二者正对安装,箭头方向表示光束方向。
所述的遮光板(1)内侧设计有透光孔(1.1),计数传感器(4)发出光束和接收光束通过透光孔进行,且在遮光板(1)的透光孔处加有滤光片,以避免信号干扰,减少其他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图3所示,所述的导药板(3)呈坡式安装在电磁铁组件(2)的前端,导药板板面方向与遮光板竖直方向呈α夹角(如图3所示),α角为锐角,导药板呈坡式安装的好处是:当药品从电磁铁组件(2)往下掉落时计数传感器(4)都可以检测得到药品的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白象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白象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3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吸湿易染仿棉聚酯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变压器弯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