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3643.1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黎明;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太可建钢结构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钢结构 建筑 聚氨酯 复合 外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建筑节能成为人类命运的全球性课题,发展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近年来,随着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禁止使用粘土砖”政策的实施,建筑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能耗及环境方面的要求,传统的砖混结构正朝着轻型的复合高效保温隔热结构转变。在这场结构材料的变革中,钢结构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诸多优点是它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在住宅中得以大量应用的重要原因,首先,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绿色环保材料,再循环利用价值高;其次,钢结构属于柔性结构且自重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再次,结构空间布局灵活,构件截面尺寸小,住房使用面积高,可有效提高使用面积5%~8%;钢结构还有利于工业化配套化生产,具有安装方便、建造速度快的优点,工期缩短1/2~1/3。这些优点使钢结构在住宅中成为其它结构所不能替代的一种优越的结构形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绿色建筑”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钢结构住宅必将在我国的住宅领域开拓一片新的天地,而轻型的复合高效保温隔热围护结构则是钢结构住宅发展的重要保证。
墙体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使用阶段的空调采暖能耗。为使建筑外墙保温性能有较大改善,通常采用由结构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外墙体。业内在此复合外墙体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求开发出轻质、防火、保温、环保的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包括聚氨酯发泡层,还包括预制成型且向内弯折的钢板,在所述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所述聚氨酯发泡层附着于所述钢板的内侧,在所述聚氨酯发泡层与水泥压力板之间形成空气间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所述水泥压力板之外还设置有水泥砂浆抹灰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所述水泥压力板朝向钢板的一侧设置有铝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所述钢板表面设置有石膏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所述空气间层的厚度为80毫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60毫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还包括用于与外部钢结构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钢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中,利用聚氨酯材料作为保温层,并将该保温层置于预制成型的钢板与水泥压力板之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外墙具有节能、防火、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环保、耐候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外墙与钢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钢板;
2-聚氨酯发泡层;
3-石膏板;
4-水泥压力板;
5-水泥砂浆抹灰层;
6-空气间层;
7-铝箔;
8-卡铁;
9-螺栓;
10-角钢;
11-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聚氨酯复合外墙结构,包括聚氨酯发泡层2,还包括预制成型且向内弯折的钢板1,在所述钢板1的内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4;所述聚氨酯发泡层2附着于所述钢板1的内侧,在所述聚氨酯发泡层2与水泥压力板4之间形成空气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太可建钢结构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太可建钢结构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3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医用钛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佛手火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