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热蒸发-介质阻挡放电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12927.9 | 申请日: | 2013-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侯贤灯;蒋小明;陈依;吴鹏;郑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67 | 分类号: | G01N21/67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肖友发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热 蒸发 介质 阻挡 放电 原子 发射光谱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
技术背景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由于其功耗小、温度低、电子密度/温度高、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在大气压下工作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分析领域,特别是小型化的原子/分子光谱仪器中。然而,虽然DBD具有低温低功耗等特性,但也使其能量有限,目前DBD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主要用作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的原子化器以及分子光谱的激发源,将其作为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源的报道还比较少。专利ZL-200510086518.2描述了DBD原子化/离子化方法,CN-101865832A将DBD原子化器用于非色谱方式的汞形态分析,CN-102445445B研究了液体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但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几种易于激发的元素,且灵敏度也较低。同时,相关研究表明DBD除功率低激发能力有限外还易受水分的影响,水分的引入既严重消耗DBD的能量,也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的扩展DBD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提高DBD原子发射的分析灵敏度以及扩展其可分析元素范围,在增强DBD激发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一种既有较高进样效率,又不引入过多水分的样品引入方式。
电热蒸发技术作为常用的进样手段具有样品需求量小、进样效率高、可直接固体进样等优点。同时由于其可控的升温程序,可对样品中的水分与基体进行分步分离消除,在实际样品分析中非常具有优势。金属钨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高熔点、良好的延展性以及相对化学惰性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电热原子化/蒸发装置的材料。而钨丝(Tungsten coil,W-coil)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控制简单以及升温/冷却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其在原子光谱分析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通常被用作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的原子化器,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源,同时也被广泛地作为电热蒸发装置用作原子光谱分析的进样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DBD作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激发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与热辅助DBD串联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将二者结合起来并有效利用二者的优点,从而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目的:
A.通过钨丝电热蒸发进样方式,消除样品水分对DBD能量的消耗,并减小对DBD稳定性的影响。
B.通过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与DBD的串联,以及DBD热辅助等手段,提高原子化/激发效率,进而提高分析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是由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装置与热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两部分组成。其中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装置由石英管13、钨丝7、钨丝保护座8、钨丝电源座9、穿过底座10的电源连接导线11、载气入口12、进样孔14和密封塞15构成;热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由石英管3、通过固定座4固定在石英管3内与其同轴的内电极2、缠绕在石英管3外的外电极1、外部加热陶瓷管6及其内部的加热电阻丝5构成。
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装置的石英管13上细下粗,且中间呈圆弧过渡。上面较细部分长度10~20mm,内径3mm;下面较粗部分长度30~50mm,内径15~20mm。石英管13顶端与DBD的介质石英管3相连,且靠近钨丝的位置留有进样孔14,其可由密封塞15密闭。钨丝取自OSRAM幻灯机灯泡(HLX64633,15V,150W),去掉外层灯罩,保留钨丝7和钨丝保护座8。将钨丝插在固定于底座10的钨丝电源座9上,并一起插入石英管13中;且钨丝7靠近石英管13管口。底座10中心留有载气入口12,并连通到钨丝电热原子化/蒸发装置的石英管13。载气进入石英管13后,先后到达钨丝7和DBD石英管3。钨丝电源座9通过穿过底座10的电源连接导线11与外接钨丝供电电源相连。
热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介质石英管3与石英管13相连,且与钨丝7顶端的距离20~30mm。石英管3长度70~80mm,内径3mm,外径5mm。内电极2通过固定座4固定在石英管3内,并与其同轴,直径1mm;外电极1缠绕在石英管3外壁,缠绕长度40~50mm。内外电极与DBD供电的高压交流电源相连。热辅助加热装置长度40~50mm,套在缠绕了外电极1的石英管3外部,加热陶瓷管6内绕了加热电阻丝5,加热电阻丝5连接外部加热电源。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作为原子光谱分析的原子化/离子化器、激发源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9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化学法制备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软连接髓内钉定位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