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2725.4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尉元杰;刘必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2 | 分类号: | H02S40/32;H02S30/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秦蕾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的是直流电流不能直接用作家庭用电,为了实现直流-交流的电能转换,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系统采用中央逆变器,即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串在一起后,最后将整串的首尾两个输出端连接至一中央逆变器(通常体积较大,且价格成本高)。中央逆变器采用所谓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的原理来测定整个系统最优的功率输出。若部分太阳能面板被遮住,MPPT 就会被降低,低的MPPT 会导致低的系统电力输出,供电极不稳定,而国外对太阳能供电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满足不了需求。
另外,采用中央逆变器的这种方式,往往比较适用于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站,这类发电站连接数量巨大的电池板,而对于家庭用的或小型商用的使用需求,则不太适宜采用这种中央逆变器,而且中央逆变器在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时取得的最大功率点是整个电池板串的最大功率点,并非是每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这使得实际工作中,未必每块电池板都能达到最大功率点,如此,无法最大程度的利用每块电池板。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困难,通过在每块电池板背后都设置一个微型逆变器,通过对单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分别进行跟踪,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所有电池板的效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在每块电池板背面分别安装微型逆变器,故安装的可靠便捷变得尤为重要,而当前缺少一种兼顾安装的速度和可靠度的安装结构,可以满足微型逆变器上述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便可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
电池板,其具有用于接收辐照的正面以及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
环绕所述电池板周侧设置的边框,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安装在所述电池板背面的微型逆变器,所述微型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以及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侧壁固接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有可与所述边框配合的对接槽,所述夹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电池板平行的安装部,所述夹持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对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宽度小于所述边框安装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到所述边框的外侧缘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臂贴合于所述边框的安装部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安装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对接槽开口的一端弯折延伸的补强臂,所述补强臂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强臂贴合所述第二夹持臂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强臂与所述电池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电池板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补强臂的宽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的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的至少部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在逆变器本体的侧壁固定夹持件,该夹持件设有可与边框配合的对接槽,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夹持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安装时,通过对接槽与边框的配合预定位,可以使边框上的第一安装孔和夹持件上的第二安装孔彼此对应,再通过固定件穿过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实现微型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边框的固定连接,其安装方式简便,且安装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微型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微型逆变器与固定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夹持件与边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中夹持件与边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防混料和防渗漏的液料管道系统
- 下一篇:气体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