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吻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12608.8 | 申请日: | 2013-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东;董家鸿;李崇辉;张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动物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动物模型技术领域中,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和心脏移植等手术通常需要完成大量的血管吻合。
中国专利CN202235750U公开了一种用于吻合技术的改良三袖套管,其与之前的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添加了尾部(另称柄部)。该尾部可便于手术器械(例如镊子)夹持并调整改良三袖套管的位置,以方便吻合手术实施。然而,该改良三袖套管无法避免绑扎后的结扎线出现倾斜和滑脱的情况,从而不利于经验欠缺人员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可以保证绑扎后的结扎线不会出现倾斜和滑脱的情况,允许经验欠缺人员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主体,主体包括圆柱部和从圆柱部的端面上沿轴向局部地延伸出的柄部,在圆柱部的外周上设有沿径向凹陷的周向槽;穿过主体的内腔后翻折到主体的外周上的第一血管;套接在第一血管翻折后的部分上的第二血管,以及用于把叠加后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共同扎绑到周向槽内的结扎线。其中,周向槽的深度和开口宽度均大于结扎线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周向槽构造成矩形槽或弧形槽,并且周向槽与主体的外周的相交处构造有倒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周向槽的内壁的粗糙度小于主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的外径大于1.0mm且小于10mm,周向槽的开口宽度为0.4-0.6mm,而深度为0.2-0.4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柄部的弧长为圆柱部的周长的1/5-1/4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柄部具有两条呈“八”字形倾斜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绑扎后的结扎线出现倾斜或滑脱的情况,允许经验欠缺人员操作。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装置还把现有技术的柄部做了进一步改进,即在柄部上构造了两条呈“八”字形倾斜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手术时划破血管,而且还便于夹在此处的手术器械适当调整位置以便满足手术需求。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从而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血管吻合装置10包括主体2,在图2中也能清晰地示出。主体2大致成管状,其优选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主体2包括圆柱部23和从圆柱部23的端部上沿轴向局部地延伸出的柄部22。柄部22具有两条呈“八”字形倾斜边221。该倾斜边221不仅可以避免划破血管,而且还便于夹在此处的手术器械(例如镊子)调整位置以适用手术需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柄部22的最大的弧长优选地构造成圆柱部23的周长的1/5-1/4倍,这样可进一步方便镊子调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圆柱部23外周上构造有沿径向凹陷的周向槽21。周向槽21可大致构造成圆滑的矩形槽或弧形槽。此外,血管吻合装置10还包括结扎线3。首先第一血管5穿过该主体2的内腔,之后翻折到圆柱部23的外周,然后把第二血管1套接到翻折的第一血管5外,最后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通过结扎线3将第二血管1和第一血管5绑扎到周向槽21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结扎线3出现倾斜和脱落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保证所需的吻合效果和密封效果。其中,翻折到圆柱部23的外周的第一血管5的部分可以通过结扎线3来先行固定,然后套接第二血管1之后再通过另根结扎线3把第二血管1和第一血管5绑扎到周向槽21内。
为了防止周向槽21的径向顶端划破血管,可将周向槽21与主体2的外周的相交处构造成圆滑的倒角。由于主体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血管都会产生相对滑动,因此需要将其外表面和内表面构造光滑。同理周向槽21的内壁也就需要构造光滑。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吻合手术后在周向槽21的内壁与血管之间产生滑动最为频繁,因此周向槽21的内壁的粗糙度应该小于主体2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周向槽21的深度和开口宽度均大于结扎线3的直径,使得绑扎后的结扎线3的外周不会超越圆柱部23的外周,从而便于覆盖在此的组织完全归位,由此可以加快手术后的康复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王洪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