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排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12420.3 | 申请日: | 2013-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柯;程杰;徐艳;文越华;赵鹏程;曹高萍;杨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智电芳华蓄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
| 主分类号: | H01M4/26 | 分类号: | H01M4/2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碱性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排管,适用于碱性蓄电池电极板制造。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的发展伴随着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蓄电池可把电能存储起来在合适场所使用,产品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铅酸电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蓄电池,有启动、牵引、储能等多种类型。铅酸电池中,用做牵引动力的一类电池,正极常做成管式极板,正极铅膏装入置有铅锑导电栅的多孔管组成的排管中构成正极。管式电极的多孔管由纤维编织成型,耐强酸、强度高,可以保护活性物质不易脱落,故寿命长。铅酸电池中的管式电极使用的排管有玻璃纤维排管、涤纶排管、复合涤纶排管等,排管材质耐强酸,排管的固化定型胶也是耐强酸的。
随着可再生能源增长,规模储能的需求越来越强,铅酸电池寿命较差,管式铅酸电池的寿命也不高,难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储能需求。然而碱性电池,如氢镍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铁镍电池、锌镍电池等,比能量、循环寿命均比铅酸电池高。以上这些碱性电池一般采用涂膏式电极,电极容易变形、活性物质容易脱落,虽循环寿命较铅酸电池高,但仍难以完全符合规模储能的需求。碱性电池采用烧结式电极,如烧结式镍电极、烧结式镉电极,虽循环寿命提高,但比容量较低,且成本也提高很多。
为了降低碱性电池电极的制作成本、提高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人们设想将碱性电池的电极制作成管式电极。目前市场上的排管只有铅酸电池用的涤纶排管和玻璃纤维排管两种,其中涤纶排管在高浓度碱液(10 M KOH溶液)中的使用寿命最短,强度最低,常温条件下使用寿命短于三天;玻璃纤维排管在相同碱液中使用时间稍长,抗老化性较好,但使用一个月后也会变软、破损,自重损失率达3.7%。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即现有排管只适用于铅酸电池电极、不耐强碱腐蚀,提供一种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排管,采用耐碱性强的编织纤维编织成管,用于碱性电池电极制作,提高了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排管,包括并排的编织纤维管,编织纤维管之间由编织纤维连接,编织纤维管的材质为锦纶丝、丙纶丝、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编织纤维的材质为锦纶丝、丙纶丝、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地,编织纤维管的编织单线密度为0.01~0.5mm。
优选地,编织纤维管的孔隙率≥50%。
优选地,编织纤维管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腰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编织纤维管的形状由固化剂固化定型而成。
优选地,单排所述编织纤维管的根数为2~150根。
优选地,编织纤维管的管径为1~15mm。
上述固化剂为耐碱的树脂或树脂溶液胶,可按涤纶排管等工艺固化。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强度高、耐碱性强、抗氧化和使用寿命长的编织纤维管,改变了现有电池排管不能在碱性电池电极制作中使用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减轻电极变形、阻止活性物质脱落,电极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高、成本低,同时成排的编织纤维管对电极制作过程中导电基芯插入和活性物质的灌装都非常方便,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编织纤维管;2、编织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排管包括并排的7根圆形锦纶纤维管,锦纶纤维管之间由同材质的锦纶丝编织连接,锦纶纤维管的管径为2mm,孔隙率为50%,编织单线密度为0.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智电芳华蓄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未经张家港智电芳华蓄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压值定量配制混合气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偏光转换机制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