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及包括其的三相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11774.6 | 申请日: | 2013-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吕成远;伦增珉;王锐;潘伟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D17/02;G01F23/2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流体 喷出 装置 包括 三相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的辅件,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到一种包括有这种防喷装置的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中,自动计量的三相分离器是主要用于将气、水和油三态混合物(试液)分离并测量的仪器。在操作过程中,试液首先由导管进入试管,随即产生气液分离。之后,气体流入气量计进行计量,而液体落入试管发生油水分离。其中,分离后的油与水的体积由设置在试管外壁上的并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的激光探测器来测量。由于激光穿过不同的介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因此可以通过沿轴向移动激光探测器来检测水与油的界面高度。由此便可计算得出水和油的体积。
然而,在试液沿导管离开回压阀之后,发生油气分离,导管内移动的试液会形成段塞。由于试液中的液体黏度较高,使得移动试液中的气体段塞被压缩,从而增大气体段塞的内部压力。当处于气体段塞前端的液体段塞部分流出导管并进入试管时,由于气体段塞前端的阻力降低,使得其内部气体迅速膨胀,从而推动前端剩余液体段塞迅速喷出、飞溅并粘黏试管内壁。该粘黏试液的试管会影响激光的衰减,导致测量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其可以有效地防止试液在流出导管并进入试管时喷出、飞溅从而粘黏试管内壁,由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防喷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包括:外防喷管,其流入端封闭而流出端敞开,在外防喷管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穿过 外防喷管的流入端并延伸到外防喷管的内腔内的内防喷管,其包括由从内防喷管的流出端整体式径向向内延伸的导流部所限定的导流孔、设置在内防喷管的流入端的用于连接流体源的连接头,以及设置在内防喷管的外壁上的至少一个释压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释压孔构造成沿轴向分布的细长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释压孔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地分布在内防喷管的外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部的流入端构造成漏斗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防喷管与外防喷管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孔高于释压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相分离器,包括试管和试管盖,以及设置在试管内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防喷装置,其中防喷装置的连接头密封式穿过试管盖并与流体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通过两次压力释放可以有效地防止试液在流出导管并进入试管时喷出、飞溅从而粘黏试管内壁,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的外防喷管。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的内防喷管。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体喷出的防喷装置10。该防喷装置10尤其可应用在自动计量的三相分离器中,防止试液在流出导管并进入试管时喷 出、飞溅从而粘黏试管内壁。然而可以理解,该防喷装置10也可应用在其他需要防喷的地方。以下所描述的防喷装置10安装在自动计量的三相分离器的试管内部并通过试管盖与导管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试液可以由导管导入该防喷装置10内。
如图1所示,该防喷装置10包括外防喷管2,其在图2中也同时示出。该外防喷管2大致为圆管,其流入端封闭而流出端敞开。在外防喷管2的外壁上可设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地分布的排气孔5,其用于排出外防喷管2内部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1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暴抓捕叉
- 下一篇:一种气瓶式气手枪的进出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