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淀池自动反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761.7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狄亮亮;钱爱敏;陆建军;陆叶;季雯赟;范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磁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自动 反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自动反冲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的用途是沉淀废水里的杂质,但是由于废水里的含固量较高,因而沉淀池上的管道上的喷嘴经常堵掉,一旦喷嘴堵掉,废水就会从后面的反应池里溢出来,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由于喷嘴位于沉淀池的里面,清理起来也比较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控制的沉淀池自动反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沉淀池自动反冲装置包括电磁阀Ⅰ系统、电磁阀Ⅱ系统和双时间继电器,电磁阀Ⅰ系统和电磁阀Ⅱ系统的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相连,电磁阀Ⅰ系统的另一端与反应池通过管道相连,电磁阀Ⅱ系统的另一端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电磁阀Ⅰ系统包括电磁阀Ⅰ、手动球阀Ⅰ和手动球阀Ⅱ,电磁阀Ⅰ的两端分别与手动球阀Ⅰ和手动球阀Ⅱ相连,同一管道上的手动球阀Ⅰ、手动球阀Ⅱ和电磁阀Ⅰ与手动球阀Ⅲ并联,电磁阀Ⅱ系统包括电磁阀Ⅱ、手动球阀Ⅳ和手动球阀Ⅴ,电磁阀Ⅱ的两端分别与手动球阀Ⅳ和手动球阀Ⅴ相连,同一管道上的手动球阀Ⅳ、手动球阀Ⅴ和电磁阀Ⅱ与手动球阀Ⅵ并联,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磁阀Ⅰ相连,双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磁阀Ⅱ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该反冲装置位于沉淀池的前端,会定时给沉淀池里的管道反冲,使喷嘴不易堵掉,同时,将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磁阀Ⅰ相连,常开触点与电磁阀Ⅱ相连,使该反冲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磁阀Ⅰ,2、手动球阀Ⅰ,3、手动球阀Ⅱ,4、手动球阀Ⅲ,5、电磁阀Ⅱ,6、手动球阀Ⅳ,7、手动球阀Ⅴ,8、手动球阀Ⅵ,9、双时间继电器,10、常闭触点,11、常开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沉淀池自动反冲装置包括电磁阀Ⅰ系统、电磁阀Ⅱ系统和双时间继电器,电磁阀Ⅰ系统和电磁阀Ⅱ系统的一端通过同一管道与沉淀池相连,电磁阀Ⅰ系统的另一端与反应池通过管道相连,电磁阀Ⅱ系统的另一端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电磁阀Ⅰ系统包括电磁阀Ⅰ、手动球阀Ⅰ和手动球阀Ⅱ,电磁阀Ⅰ的两端分别与手动球阀Ⅰ和手动球阀Ⅱ相连,同一管道上的手动球阀Ⅰ、手动球阀Ⅱ和电磁阀Ⅰ与手动球阀Ⅲ并联,电磁阀Ⅱ系统包括电磁阀Ⅱ、手动球阀Ⅳ和手动球阀Ⅴ,电磁阀Ⅱ的两端分别与手动球阀Ⅳ和手动球阀Ⅴ相连,同一管道上的手动球阀Ⅳ、手动球阀Ⅴ和电磁阀Ⅱ与手动球阀Ⅵ并联,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磁阀Ⅰ相连,双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磁阀Ⅱ相连。
运作方式:手动球阀Ⅲ4和手动球阀Ⅵ8处于常闭状态,手动球阀Ⅰ2、手动球阀Ⅱ3、手动球阀Ⅳ6、手动球阀Ⅴ7处于常开状态;双时间继电器9的常闭触点10与电磁阀Ⅰ1相连,双时间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11与电磁阀Ⅱ5相连,双时间继电器9上可设置间隔时间和反冲时间,这样装置就会每隔一段间隔时间反冲一段时间,反冲的时间为设置的反冲时间。
在间隔时间内,双时间继电器9常闭触点10得电,电磁阀Ⅰ1打开,电磁阀Ⅱ5关闭,废水正常通过;反冲时间内,双时间继电器9常闭触点10失电断开,电磁阀Ⅰ1关闭,常开触点11得电吸合,电磁阀Ⅱ5打开,自来水经过管道反冲以清洁喷嘴,反冲时间过后,电磁阀Ⅱ5关闭,电磁阀Ⅰ1打开,废水正常通过,一个周期结束。
检修电磁阀时,可将手动球阀Ⅲ4或手动球阀Ⅵ8打开,而关闭电磁阀前后端的手动球阀,这样可保证自来水或废水的正常流动不受影响。
有益效果:由于该反冲装置位于沉淀池的前端,会定时给沉淀池里的管道反冲,使喷嘴不易堵掉,同时,将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磁阀Ⅰ相连,常开触点与电磁阀Ⅱ相连,使该反冲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磁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磁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