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无杆泵井管柱上部的固体防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767.0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臣;周卫东;李士松;李松林;杨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星臣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无杆泵井 管柱 上部 固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装置部件,特别是指能够应用于由井下电机驱动的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泵上部管柱之中的固体防蜡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防蜡器释放防腊技术中的固体防蜡块主要成分是由高分子聚合物PE和其它多种助剂复配而成,是一种高分子型防蜡剂,它是在高温高压和下聚合挤压注塑成型加工而成,原形状为蜂窝煤状。装入?89mm防蜡管中,加挂在有杆抽油泵与筛管(或气锚)之间,原油从地层流向地面时流经防蜡块,并将防蜡块缓慢地溶解在原油中,起到防蜡、防凝作用。经过10余年的应用在有杆泵中的高含蜡、低凝固点井使用能够增强和改善原油流动性、降低原油易凝固特性,延长清蜡周期和减少因蜡卡作业周期。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原有工艺在应用于由井下电机驱动的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时效果不显著,有效甚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泵挂一般深于有杆泵井若同样挂在机组底部固体防蜡器在下部井液中释放的防蜡、防凝作用随着油流的举升温度降低而弱化消失,井液到了结蜡温度点后仍然会结蜡堵塞加重负荷甚至倒井。
2.有杆泵井的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客观上很大程度在起井筒内刮蜡作用。而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由于在泵上部井筒中除流体外自身无机械部件运动则起不到这一很重要作用,相反一部分小排量无杆泵井在临近地面的一段距离因温度降低而更需要防蜡、防凝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无杆泵井管柱上部的固体防蜡装置,该装置有效解决了固体防蜡器无法在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泵上部管柱中使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提升短节、上连接管、外承压管以及下连接管,所述的外承压管内固定有分别与上连接管、下连接管互相连通的液体流道内管,液体流道内管外壁上均布多个孔;所述的外承压管与液体流道内管之间形成环空夹层,且所述的环空夹层内依次叠放多件套装在液体流道内管上的固体防蜡剂环状块;所述的外承压管外壁上设有电缆保护槽。
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的孔在液体流道内管外壁上为环向四排、上下交错分布,且孔径为10cm,纵向孔距200cm。
所述的液体通道内管外径70mm,所述的外承压管外径98mm。
所述的固体防蜡环状块的内径为72mm、外径为90mm,单件厚度50mm。
本实用新型发明重新设计了固体防蜡器的管式承载器、将它安装在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泵上部管柱之中。改固体防蜡剂挤压注塑成型的形状由原蜂窝煤状为环状,装入管式承载器的夹层中。放置位置接近管柱结蜡点,并在管柱中的原油流体临结蜡温度点以下部位为宜。放置数量和规格及温度等级根据井筒实际结蜡程度而定。装置夹层中的固体防蜡剂环状块在原油和其他液体的锓泡下,缓慢释放,有效抑制了井液原油中腊成分的堆集和停流。该装置经过数井次实验有效解决了固体防蜡器无法在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泵上部管柱中使用的难题,提高了井下固体防蜡器技术应用于无杆泵机采井(如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潜油电动往复泵等)的有效性,改善了经过装置原油的流动性,降低了管柱中原油结腊引发堵塞的频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体防蜡剂环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液体流道内管的局部展开图(为了体现其上孔的分布方式);
图中:1、提升短节、2、上连接管、3、电缆保护槽,4、固体防蜡剂环状块,5、液体通道內管,6、外承压管,7、下连接管,8、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星臣,未经刘星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物内墙施工用方便移动的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气流干燥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