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安全锤及其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6008.0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叶云杉;陈杰龙;陈君;李国林;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25D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安全 及其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安全锤及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的安全锤,可在出现危险状况时用于敲碎车窗玻璃逃生。现有的安全锤放在车上,很可能长期使用不到,这会导致车主对其忽视,造成很多车内本该预置的安全锤的遗失,所以通常通过挂绳、插槽等结构放在车内,插槽用于安全锤的放置,挂绳用于连接安全锤,万一安全锤掉出插槽,也不会脱离挂绳,不易遗失,当需要安全锤时,直接从插槽内取出即可使用。然而,当汽车行驶时,车身震动,会导致安全锤晃动和震动,甚至掉出插槽,而安全锤掉出插槽后,随着挂绳晃动,也具有危险性。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597024U,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安全锤子,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安全锤子,其包括铁质锤头和木头把手;在所述的铁质锤头和木头把手之间设有连接铁片;两块铁片的一端分别焊接在锤头中间的两侧,另一端固定在木头把手的中间位置上;两块铁片的终端处各有一个可穿4mm螺钉的圆形孔,两块铁片和木头把手通过4mm螺钉紧密的固定在一起。该实用新型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牢靠、方便地固定在车上,容易晃动或脱离固定位置,从而对车内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安全锤在汽车内容易脱离固定位置、具有危险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固定,保证车内人员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车载安全锤及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安全锤,包括锤柄、锤头,所述的锤柄上设有两块固定板,所述的两块固定板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的两块固定板平行,所述的固定板垂直于锤柄。固定板之间形成卡槽,可在汽车内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固定结构,例如卡环、环形锁等结构,将车载安全锤扣住,即可实现车载安全锤与车身的固定,而两块固定板可分处在固定结构两侧进行限位,使车载安全锤不会因震动而脱离固定结构,不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为圆形,所述的卡槽呈环形。圆形的固定板不具有朝外的锐角,车内人员即使手或其他身体部位不小心撞到固定板,也不具有伤害性,因此不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而固定板是圆形的,其与锤柄结合后,其间形成的卡槽就成了环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锤头一端设有尖锐头,另一端的锤击表面是平面。许多车窗是用钢化玻璃制成的,较难打碎,可利用尖锐头敲击,尖锐头接触点小,对玻璃的压强大,容易使玻璃产生开裂,而对于钢化玻璃而言,一点点开裂就意味着内部应力分布受到破坏,继续敲击几下即可将其全部打碎。
一种车载安全锤固定装置,用于与所述车载安全锤的固定连接,包括与一端与车身铰接的主夹臂、一端与车身相连的副夹臂,所述的主夹臂、副夹臂伸入卡槽内且伸入部分与卡槽相配,所述的主夹臂、副夹臂另一端互相卡合。副夹臂与车身固定,主夹臂可转动,当固定车载安全锤时,两个夹臂夹住锤柄处在两块固定板之间的部分,使车载安全锤牢靠固定,又由于主夹臂、副夹臂伸入卡槽内且伸入部分与卡槽相配,因此可填满卡槽,使安全锤不会因车身传来的震动而震动,保持其稳定性;当需要使用车载安全锤时,可分开两个夹臂取出车载安全锤,或强行向外拔出车载安全锤,使卡合的两个夹臂弹开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夹臂、副夹臂上设有分离槽。便于使用者将手指伸入分离槽,将主夹臂拨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夹臂上设有分离头。可手捏住分离头,向外用力,使主夹臂转动并与副夹臂分离,从而取出车载安全锤。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卡槽和夹臂,能有效固定车载安全锤;(2)具有分离头、分离槽等结构,便于使用者分开两个夹臂,取出车载安全锤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锤柄1、锤头2、固定板3、尖锐头4、主夹臂5、副夹臂6、分离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6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带未系提醒装置
- 下一篇:汽车倒车安全抱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