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水曝气机及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04189.3 | 申请日: | 2013-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军;李正良;赵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曝气机 生物 接触 氧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自吸式离心潜水曝气机。
背景技术
自吸式离心潜水曝气机,在水处理工艺中是一种用于向水体中曝气充氧的专用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潜水电机传动轴直接驱动内置于曝气盘中的半开式叶轮高速旋转,在旋转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高压,空气和水分别从曝气盘上、下两端的进气口被吸入;叶轮与通入水上的进气管相通,导入空气。曝气盘四周布有多个流道,水、气混合液进入流道内被充分混合后从出口处沿径向方向高速喷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细碎的微小气泡充分与池中的水体融合,使大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从而达到向水体曝气充氧的目的。
该种曝气机由于靠叶轮旋转排水时所产生的负压吸入空气,不需要配置鼓风设备,设备设备投资少,因此被广泛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使用。但目前使用的该种曝气机存在如下缺陷:
曝气机工作时,空气是通过进气管从叶轮轴心孔被吸入到叶轮腹腔内,由于电机是放置在曝气盘上方,且与叶轮同轴,使得进气管无法与叶轮上方的轴心孔对接。为解决此问题,曝气机的进气方式目前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进气管弯成180度从叶轮下方的轴心孔进入;二是在混气室上方与潜水电机之间设置一中间气室,与进气管相通,中间气室下方的孔与叶轮轴心孔相通,将空气导入。
这两种结构存的缺陷是:高速空气经过管道弯头或气室时产生附加阻力,造成进气负压压头损失,进气量减少,降低了曝气机的曝气效率。
且曝气机混气室四周的流道呈水平散射形分布,在工作时水、气混合液从出口也沿水平方向喷出。安装时,为了使池底污泥不沉淀,曝气机需紧贴池底放置,这样曝气机进水口和流道容易被污泥中的杂物堵塞,易造成叶轮损坏。虽然有的厂家在曝气机进水口处安装了拦渣网,但拦渣网也会被水中的纤维物堵塞,导致曝气机曝气量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因上述两种因素影响,曝气机对污水的搅动和充氧能力受到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氧均匀高效的潜水曝气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水曝气机,包括潜水电机的传动轴连接位于曝气盘内腔的叶轮,曝气盘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置进水口,曝气盘周边设置将水、气混合液排入水中的流道,所述的流道斜向下设置,流道出口连接喷射管,喷射管设置多个,喷射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分流孔。
优选的,所述的分流孔位于喷射管下侧管壁上;并由喷射管内侧向外端分流孔面积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的分流孔呈大端远离曝气盘的雨滴形。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喷射管按长度绕曝气盘周边规律布置;喷射管的轴向沿曝气盘的切线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潜水电机设置在曝气盘下方,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与叶轮同轴布置,并竖直延伸到水池液面以上;所述的潜水电机下部连接底座。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口由设置在曝气盘上的进水板中间位置的通孔构成,所述通孔的边缘向内均匀设置多个齿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利用该潜水曝气机的生物接触氧化池。
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所述的潜水曝气机的生物接触氧化池,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均匀布置好氧填料,好氧填料下方中间位置安装所述潜水曝气机,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边缘安装穿孔排泥管,上部出水一侧安装与竖流沉淀池相通的连通管,连通管的进水口中心高度与好氧填料的上沿等高;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的一侧设置内回流管与水解酸化池进水区域相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曝气盘中的流道由原来的水平改成向下倾斜,使喷出的水、气混合流体对池底污泥进行搅动,防止污泥沉淀。同时,延长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流道出口外接喷射管,喷射管的长度长短不一,避免了曝气时曝气盘周边环形气泡带的形成,减少了气泡合并变大的概率。喷射管管壁上的多个分流孔可以在每个管上的多个部位分流,进一步分散水气混合流体,避免气体集中。达到均匀、高效地给污水充氧的目的。曝气机进水板上凸起与叶轮构成剪刀状,当污水中的纤维物或片状物被吸入通过进水口时,旋转的叶轮上的叶片将其在凸起上剪断、撕裂,从而达到防堵塞和保护叶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进水口的仰视图;
图5是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4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组件及具有发光组件的背光装置
- 下一篇:台上直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