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多槽带轮铸槽用泥芯的制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3732.8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尔馨;周根晴;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尔馨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B22C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多槽带轮铸槽用泥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多槽带轮泥芯的成型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制作多槽带轮铸槽用泥芯的制芯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两种带轮铸槽法:一种是未规模使用的带轮/盘泥芯铸槽法来生产有槽毛坯,另一种是普通带轮/盘无槽铸造法,槽口部位为实心体。
现有的未规模使用的多槽带轮/盘毛坯泥芯铸槽法有两种:
第一种:对开式(两片)泥芯铸槽法(含四片、六片拼凑),由对开式模具制作的中空的两个半圆的独立泥芯,填进型腔前必须组合成整体式泥芯,两个半圆槽口接头必须修补,并校正好圆柱度和槽口的平行度才能填入型腔等待浇铸成型。
第二种:层叠式泥芯铸槽法,由单槽模具制作单槽片状整体式中空泥芯。按外型模具设计槽数,将片状泥芯一层一层地填入型腔。填入前必须检查、修正每片泥芯的厚度,填入时需要调整每片泥芯的平行度和圆柱度,才能有效浇铸成型。
以上两种多槽带轮/盘的泥芯铸槽法未规模使用的原因,是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泥芯的修补、整合、调整等操作,用来解决泥芯的槽口变形、堆芯歪斜等现象。铸件的直径越大泥芯在型腔中的圆柱度、同轴度和平行度越难解决。
由于使用以上两种泥芯铸槽方法来生产的铸件无法满足金加工的技术要求,目前又无更好的方式来解决此项技术难点,因此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绝大部分带轮/盘毛坯制造厂家均采用无槽毛坯的铸造方式来满足金加工的技术要求。但这种制造方法浪费惊人。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多槽泥芯铸槽法制作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作多槽带轮铸槽用泥芯的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制作出的泥芯为整体式泥芯,它解决了多槽泥芯成型极其复杂的难题,能有效控制泥芯槽口的垂直度和同轴度及槽间平行度,它先将制芯盘放置在集模架上,然后在制芯盘内放置多槽模型活块,活块中心放上压模盖,通过螺杆、螺帽与集模架中心垂直连接,再填入芯沙,放上整形盖,即可制成整体式泥芯。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多槽带轮铸槽用泥芯的制芯模具,包括集模架、制芯盘、多槽模型活块、整形盖、把手,所述制芯盘座设在集模架上,集模架突起的外径与制芯盘底盘的内径相卡合,所述多槽模型活块为若干块,组合成圆环形,卡设在制芯盘的内腔里,多槽模型活块内径的楞上设有压模盖,制芯前压模盖通过螺杆、螺帽与集模架连接(取芯时分开),所述制芯盘底面上设有台阶,与集模架突起的外径形成沟槽,多槽模型活块内圆腰部与外圆底边分别与集模架的突起的外径和制芯盘底面上的沟槽相吻合,制芯盘内壁上垂直设有凸起的半圆柱体,顶部设有整形盖,整形盖顶面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槽模型活块为4块,分为两组,一组包括相对的短弦块,另一组包括相对的长弦块,所述短弦块由外至内呈梯形,外圆弦长短于内圆弦长;所述长弦块内壁呈内凹状;所述把手对称设置在整形盖顶面的径直处;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凸台退模板,所述凸台退模板的高度与制芯盘底面上的台阶相持平。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制作的整体式泥芯,用它去生产有槽带轮不仅工序简单,同时还具备槽口平行度好、外型圆柱度好、同轴度好、无拔模斜度、整体变形量小的优点,完全达到金加工的技术要求,同时免去对泥芯的修理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台退模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成的泥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模架 2、制芯盘 3、多槽模型活块 4、整型盖 5、把手 6、凸台退模板 7、压模盖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具体作用:
1. 集模架:用于整合泥芯盒所有器件。既是制芯盘定心所在,又起合、离导向作用,以及对多槽模型活块的环形腰部圆周定位作用。
2. 制芯盘:
在泥芯成型时,控制制作多槽模型活块与集模架的同轴度、圆柱度、平行度(决定泥芯形状)。
泥芯制成后,制芯盘在脱离集模架、退模、取芯的作用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专职作用。
3.多槽模型活块:
两对两两相同的活块,其中一对弦长分大小头,大头在中间,小头在圆边。四活块弦长均小于泥芯内圆的最小直径。使用方面起着制作凹凸型槽的成型作用,实际使用中须编号,安拼接缝完整编号顺号入装。入装时在集模架与制芯盘的组合体上无起装角度要求,任意起点入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尔馨,未经周尔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3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闸离合器
- 下一篇:动态任务分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