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3526.7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4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光 驱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上的感光鼓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个种盒,该处理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充电组件、显影组件、清洁组件等处理装置中的一个。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处理盒中的充电组件给感光鼓充上一层均匀的电荷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扫描元件选择性地照射感光鼓中的一部分,感光组件表面形成一层静电潜像,显影组件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装置的作用下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形成可视的图像。
处理盒通常是通过感光鼓一端的驱动组件接受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而旋转工作的。如图1所示,中国专利CN200780047584.6中公开了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当感光鼓组件沿着X1方向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感光鼓驱动组件从b1状态(非工作状态)到b2状态(工作状态),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影像形成设备中的驱动轴30连接而驱动感光鼓10旋转,此时,驱动轴轴线L3、动力接受部轴线L2和感光鼓轴线L1三者对齐,动力接受部20受到的来自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30的很大的一个轴向力F,轴向力F在整个动力传输过程中会一直存在而不会消失,所述轴向F会在轴向方向顶压支撑部80,支撑部80受到这个很大的轴向力F后,容易从感光鼓齿轮90中脱落,从而造成感光鼓驱动组件不能稳地传输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而带动处理盒可靠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稳定、可靠工作的感光鼓驱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中支撑部因受到较大轴向力而易从齿轮中脱落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包括感光鼓、设置在感光鼓一端部与感光鼓连接的鼓齿轮、位于鼓齿轮内、用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驱动轴接受驱动力的动力接受部,感光鼓驱动组件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工作时,所述动力接受部轴线与鼓齿轮轴线呈一定夹角。
所述鼓齿轮外圆和内圆采取偏心设计,偏心距离在1-3mm之间。
所述的夹角的大小为3°—1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感光鼓驱动组件在轴线方向受到较大的轴向力而发生内部支撑元件脱落的问题,感光鼓驱动组件能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稳定、可靠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感光鼓驱动组件纵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透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的动力接受部和鼓齿轮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与驱动轴脱离、连接、工作的过程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动力接受部和鼓齿轮之间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感光鼓60一端部与感光鼓60连接的鼓齿轮61,位于鼓齿轮61内,用于接受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40驱动力的动力接受部50。动力接受部50包括在驱动力传递过程中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40 的驱动销41啮合的动力接收部54,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给鼓齿轮61的动力传递部52,以及连接动力接收部54和动力传递部52的连接轴53,动力传递部52上设置有驱动销52a,鼓齿轮61上设置有接收驱动销52a驱动的驱动壁61a,如图3所示,鼓齿轮61包括外圆61b和内圆61c,外圆61b和内圆61c的圆心分别为C6和C5,两者之间采取偏心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动力传递部52位于内圆61c中,因此动力传递部52的旋转轴心也偏离鼓齿轮61的外圆圆心C6。
下面将结合图2-5,具体阐述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实现动力传输的过程。
当感光鼓驱动组件连同处理盒从图4中A方向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感光鼓驱动组件从a1状态转换至a3状态。其中, a1为感光鼓驱动组件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之前的非工作状态,a2为感光鼓驱动组件装入至图像形成装置过程中的连接状态,a3为感光鼓驱动组件在图像形成设置中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3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塑料排水管道的生产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客厅电影银幕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