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1881.0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玲;马菲;金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贺持缓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对接夹具,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对接夹具。
背景技术
水、电焊是将被焊工件通过加热的方法,并且使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为保证焊件尺寸,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防止焊接变形,焊接时,焊接夹具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从事焊接的操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下述问题:将两个厚重的圆筒形的物体焊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厚重的圆筒形的物体的对接面,会出现不能完全吻合、对齐的现象,厚重的两个圆筒单靠人力很难使它们保持完全吻合、对齐。
为解决上述问题,故发明圆筒焊接夹具,使厚重的两个圆筒能保持完全吻合、对齐,从而保证焊接质量,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结构件的对接夹具,具有使用方便、结构可靠等特点。
一种对接夹具,包括多个弧形连接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手柄连杆相互铰接形式四边形框架,第二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手柄连杆,第一调节连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手柄连杆,另一端铰接第二调节连杆一端,第二调节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是弧形杆,并且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设置有多个弧形连接杆。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手柄,手柄设置在第一手柄连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手柄连杆为直角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调整螺栓,设置在第二调节连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调节连杆上设置条形槽,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的铰接点的螺栓穿过条形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弧形连接杆通过固定夹片分别铰接第一和第二固定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限位夹,限位夹设置在第二调节连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弧形连接杆上设置两个平行的定位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弧形形状不同。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固定杆的曲率逐渐变大。
有益效果:具有操作实用简便,结构可靠,不易损坏,应用广泛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接夹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对接夹具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向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向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2中D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对接夹具包括手柄1、第一手柄连杆2、第二手柄连杆3、第一调节连杆4、调整螺栓5、六角螺母6、限位夹7、第二调节连杆8、第一固定杆9、固定夹片10、第二固定杆11、第三手柄连杆12、第四手柄连杆13、圆柱销14、定位夹15和弧形连接杆16。
第一手柄连杆2、第二手柄连杆3、第三手柄连杆12和第四手柄连杆13互相之间可转动的铰接成四边形框架。手柄1设置在第一手柄连杆2上,第一手柄连杆2为直角结构。第二固定杆11为弧形杆,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手柄连杆13。第二固定杆11上设置多个弧形连接杆16,弧形连接杆16通过固定夹片10铰接在第二固定杆11上。作为一种优选,多个弧形连接杆16的数量为2个。
第一调节连杆4为弧形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手柄连杆3,另一端铰接第二调节连杆8,第二调节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9为弧形杆,第一固定杆9上设置多个弧形连接杆16,弧形连接杆16通过固定夹片10铰接在第一固定杆9上。作为一种优选,多个弧形连接杆16的数量为2个。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调节连杆4上设置有条形槽,第一调节连杆4和第二调节连杆8的铰接点的螺栓能够在条形槽中滑动,这样就能够使对接夹具适应不同直径的圆形结构件。
作为一种优选,调整螺栓5设置在第二调节连杆8上,旋转调整螺栓5,使其顶端压紧第一固定杆9,从而达到多个弧形连接杆16上的定位夹15抱紧圆形结构件。对接夹具采用4个方向8点定位原则。
如图2和3所示,对接夹具的定位接触主要通过定位夹15和需定位的筒形物外圆相接触。两个定位夹之间由弧形连接杆16通过焊接进行相连。
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连杆2与第二手柄连杆3之间通过圆柱销进行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调节连杆4与第二调节连杆8、第一固定杆9之间通过六角螺母进行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5所示,限位夹7对第二调节连杆8与第一固定杆9之间具有一定限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1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渐开线切片机
- 下一篇:基于液气耦合作用的填埋场土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