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酵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1714.6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树营;王威;李令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民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发酵设备,尤其是一种发酵罐。
背景技术
发酵罐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长、繁殖和形成产品的外部环境装置,它取代了传统的发酵容器,并且在连续规模生产、提高产量和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装置,发酵罐本体必须能满足无菌密闭的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微生物的需要对发酵罐进行加热和冷却,另外,为了加快发酵速度以及打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还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搅拌。
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动力由搅拌电机驱动,经皮带轮减速后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贯穿发酵罐内部,因皮带轮传递动力时不稳定,经常出现打滑或者皮带断裂的现象,并且搅拌桨设置在发酵罐的上部或下部,这会产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导致搅拌效果差,需要搅拌的时间长,能耗也大。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发酵罐没有报警装置,当压力过高时,如果技术人员不在现场,无法及时进行处理,最终导致发酵效果差,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酵罐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减速机控制搅拌桨的速度,同时在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搅拌效果好且能耗低;利用压力报警器,避免了压力的变化而对发酵效果产生的影响。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发酵罐,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之间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和搅拌轴之间由联轴器连接;所述的搅拌桨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所在的平面与搅拌轴的轴线平行,第二搅拌桨所在的平面与搅拌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罐体外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压力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压力报警器之间数据连接。
本方案的特点还有,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的个数为五个,并且均匀固定于罐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搅拌桨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凸起。所述第一搅拌桨的左右侧面形成的圆位于罐体的截面圆的2|3处。所述第二搅拌桨所在平面与搅拌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之间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和搅拌轴之间由联轴器连接,与传统的皮带盘减速相比,采用减速机实现搅拌减速,提高了变速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能耗;所述的搅拌桨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所在的平面与搅拌轴的轴线平行,第二搅拌桨所在的平面与搅拌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当搅拌轴进行转动时,两个搅拌桨同时转动,能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缩短了搅拌时间,第一搅拌桨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凸起,不但搅拌均匀,还能缓冲物料对第一搅拌桨产生的冲击力, 减少了桨叶的损耗;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罐体外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压力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压力报警器之间数据连接,当发酵罐内压力达到某个设定数值时,压力报警器会发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避免了压力的变化对发酵效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搅拌电机,2为减速机,3为联轴器,4为罐体,5为挡板,6为第二搅拌桨,7为第一搅拌桨,8为控制器,9为压力报警器,10为压力传感器,11为圆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民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民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1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