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硝工程中烟气调质的粉料定量及计量给料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700141.5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公告)号: CN203598689U 公开(公告)日: 2014-05-21
发明(设计)人: 马坤;吕清欣;浦湘凯;陆阳;谷化强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53/83 分类号: B01D53/83;B01D53/50;B01D53/56
代理公司: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代理人: 倪波
地址: 518054 广东省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烟气 工程 料定 计量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称重与输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烟气脱硝工程中烟气调质的粉料定量及计量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生产领域的熔窑所用的燃料有重油、天然气、煤气等,燃料燃烧时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该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和危害。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随着降水和降尘从空气中落到地面,硝酸是酸雨的原因之一。氮氧化物与其他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及人体的呼吸系统。

目前通行的烟气脱硝工艺大致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3类。干法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电子束联合脱硫脱硝法。半干法有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法。湿法有臭氧氧化吸收法等。

就目前玻璃行业而言,干法脱硝占主流地位。其原因是:NOx与SO2相比缺乏化学活性,难以被水溶液吸收;NH3是良好的还原剂,对烟气中的NOx可选择性吸收还原后成为无毒的N2和H2O,脱硝的副产品便于处理。SCR的原理是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用NH3或其他还原剂选择性地将NOx还原为N2和H2O,以满足日趋严格的NOx排放标准。催化剂是SCR技术的核心,SCR装置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又取决于催化剂活性的衰减速度。

由于玻璃原料中需要芒硝来充当澄清剂,玻璃窑炉烟气中的粉尘主要由硫酸钠盐(Na2SO4)在高温熔化的玻璃液表面气相升华而来,另外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有一定浓度的硫氧化物,即SO2气体。在特定温度下(通常为在200℃和500℃),从高温冷却下来的硫酸钠盐与废气中的气态SO2反应粘度很大,形成具有高度腐蚀性的粉尘。

玻璃生产领域中熔窑烟气成分复杂,某些污染物会使得催化剂中毒从而失去活性;烟气中高分散的粉尘会覆盖催化剂的表面使得催化剂活性下降。脱硝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未反应的NH3和烟气中的SO2作用,生成易腐蚀和堵塞设备的(NH4)SO4和NH4HSO4,会降低氨的利用率,同时加剧空气预热器的低温腐蚀,即使是不锈钢常年下来也会被腐蚀。

因为玻璃生产领域中熔窑烟气中的灰尘带有很强的粘性,所以需要在SCR系统前向烟气中喷生石灰粉末(CaO)来做吸收剂进行烟气调质,以消除SO2气体和硫酸钠盐,防止粘性粉尘形成。同时在下游加装高温电除尘器收尘。调质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脱硝系统的烟道,在烟道内与喷入的氨水进行充分混合后均匀进入SCR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器内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完成脱硝过程。脱硝后的净烟气从反应器底部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烟气脱硝工程中可以连续、均匀的往高温烟气中定量、计量给料的装置,目的是为玻璃生产线烟气脱硝工程的后续工段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烟气脱硝工程中烟气调质的粉料定量及计量给料装置,包括倒料仓2、倒料除尘器1、蝴蝶阀5、秤斗6、螺旋给料机12、旋转阀13、罗茨风机14及安装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秤斗6与安装架7之间固定设置称重传感器9,所述称重传感器9通过传感器专用电缆10与称重仪表11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倒料仓2、秤斗6的下部分别装有促进仓内物料流动的气锤4、8,倒料仓2的下部还设有料位计3。

进一步地,所述罗茨风机14出口处安装空气加热器16。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阀13底部设有文丘里管式空气加速器1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称重传感器和称重仪表的配套设置,在物料的称量、输送过程中根据秤斗中物料重量的减少速率来控制出料螺旋给料机,以达到间断给料连续出料的效果,配合现有的气力输送技术,能够连续、均匀的往高温烟气中定量及计量给料,从而满足了烟气进SCR前脱硫除尘的工艺要求,为脱硝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0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