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导线相间不平衡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0045.0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清;杨宁;刘刚;朱和军;杨慧;王学英;杨志钧;马倩倩;张福荣;徐兆国;王有威;郑义;赵秀琴;芦苇;刘保;朱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导线 相间 不平衡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相导线相间不平衡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力施工、新架线路中,三相导线同时展放(一牵三),实现了线路悬空放线,成功地解决了展放导线过程,在施工中,实现三根导线同时展放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展放导线时,三相导线受力不均等使牵引板不平衡,造成三相导线缠绕,此时必须由施工人员登杆作业,人工将缠绕的导线展平,在继续展放工作,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浪费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将提高效率的努力大打折扣。
例如某市几十年来电力系统10千伏线路施工一直沿用人工拖动展放导线,使得三相受力不均,造成架设线路绝缘子被导线拉歪,三相导线同时展放时,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需要施工人员登杆进行调整。该市供电局检修班在对12条线路施工时出现导线展放相间不平衡次数达364次,造成三相导线缠绕高达99.7%,而花费时间去翻转约占了施工用时的42.3%,其中因“牵引板不平衡性极差”造成的放线不平衡次数达到262次,占到了72%,是线路展放线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导线相间不平衡工具,使用后能够保障展放导线时的三相导线平衡,从而减少绝缘子拉歪现象。
一种三相导线相间不平衡工具,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一块梯形板,在该梯形板的上底中间开有两个通孔,在该梯形板的下底两端分别开有一个通孔,并且在该下底两端的每个通孔旁均安装有与该梯形板垂直的挡边,在该挡边上也开有通孔。
其中梯形板的上底中间的两个通孔沿该梯形板的高度方向分布,并且这两个通孔的间距为120mm。
其中在所述梯形板上开有一个梯形槽,并且所述梯形板和该梯形槽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
其中在挡边上设有弧形凹槽。
经过试用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后,极大的避免了展放导线时三相导线的缠绕现象,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停电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后为施工展放线提供了方便,有利于缩短停电时间,提高施工、新架线路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相导线相间不平衡工具,包括一块梯形板1,具体可以采用铁板、钢板或铝合金板。在该梯形板1的上底中间开有两个通孔2,在该梯形板1的下底两端分别开有一个通孔2,并且在该下底两端的每个通孔2旁均安装有与该梯形板1垂直的挡边3,挡边3上与导线接触的一面设有弧形凹槽从而能紧贴导线并容易固定,在该挡边3上也开有通孔2。
其中梯形板1的上底中间的两个通孔2沿该梯形板1的高度方向分布,并且这两个通孔2的间距为120mm。其中在所述梯形板1上开有一个梯形槽,并且所述梯形板1和该梯形槽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从而能够在保证梯形板1结构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其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将左、右两侧的两根导线分别用途绑扎线临时固定在梯形板1下方两个挡边3旁的通孔2处,而中间的一根导线则通过梯形板1上方中间的两个通孔2配合绑扎线进行临时固定,这样在展放导线时,三相导线受力均等使牵引板始终保持平衡,避免了三相导线的缠绕,完成后将绑扎线和梯形板1均从导线上取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0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