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预应力损失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9171.9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周芬;杜运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预应力 加筋土 损失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材料加工效果测试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预应力损失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技术是岩土领域一种新型的填方工程加固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的对填土施加并保持一定的预压应力是该技术的关键。由于填料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固结、蠕变,而且在预应力张拉后由于挡板的变形及锚具的内缩,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加筋材料的预应力损失,从而导致填料内部侧向预压应力的降低。填料上预压应力的降低直接影响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的力学性能及安全性。因此,研究不同的填料、加筋材料上不同的预应力水平对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中预应力损失规律极其重要。由于目前尚无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测量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中预应力损失的装置。采用一种箱式装置,通过量测加筋材料上预应力的损失、填土孔隙水压力变化及填土内压力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评测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中的预应力损失。从而对无粘结预应力的力学性能评价提供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预应力损失测试装置,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填充有填料;
所述填料内部分层设置有若干个土压力盒和若干个孔隙水压力计;
所述填料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部设置有位移计;
复数根无粘结预应力加筋材料下部固定于所述箱体底部,上部通过相对应的锚固装置固定于所述挡板内,且所述锚固装置和挡板之间设置有穿心荷载计;
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和积水杯。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部高度不低于1.5m。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内布设两层土压力盒,用于量测土压力沿高度的分布,第一层土压力盒位于挡板下10cm以内,第二层土压力盒距离第一层土压力盒35cm-45cm,且每层土压力盒不少于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内布设两层孔隙水压力计,用于量测孔隙水压沿高度的分布,第一 层孔隙水压力计于挡板下25cm以内,第二层孔隙水压力计距离第一层孔隙水压力计35cm-45cm,且每层孔隙水压力计不少于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和积水杯数量为两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箱式结构,将加筋材料的下端锚固于箱式结构底部,在结构内部填充并压实填料,结构内部分层布置土压力盒和孔隙水压力计;将加筋材料上端通过张拉锚固于箱式结构上部的挡板,在挡板上部设置位移计,在锚固装置和挡板之间设置穿心荷载计。每半个小时采集数据一次,直到任意一个测试点相邻连两次的数据稳定时,结束测试。评估加筋材料上面预应力的损失、孔隙水压变化、土压力场分布变化、挡板的变形、排水量。
预应力加筋土中预应力的损失通常发生在挡板后1m的范围内,因此,箱体结构的内部高度不小于1.5m。
挡板后的土压力直接反应挡板对填料的约束,因此,在挡板下不大于10cm的位置对称布设第一层土压力盒,该层下35cm-45cm位置相应位置布设第二层土压力盒,每层土压力盒不少于四个。
为了研究填料固结的情况,在挡板下不大于25cm的位置对称布设第一层孔隙水压力计,该层下35cm-45cm位置相应位置布设第二层孔隙水压力计,每层孔隙水压力计不少于四个。
在箱体结构下部设置两个排水管和积水杯,绘制每个测试仪器是测量结果与时间的关系并给出排水量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提供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中预应力的损失与填料物理参数的关系,从而为不同物理参数的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的预应力控制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俯视图。
图中:1-测试装置箱体,2-填料,3-挡板,4-无粘结预应力加筋材料,5-锚固装置,6-土压力盒,7-孔隙水压力计,8-位移计,9-穿心荷载计、10-排水管、11-积水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预应力损失测试装置,包括一箱体1,内部高度1.5m,所述箱体1内部填充有填料2。
所述填料2顶部设置有一挡板3,所述挡板3上部设置有位移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91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双燃料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气相色谱仪汽化室保护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