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8029.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二菱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H20/71 | 分类号: | H04H20/71;H04Q5/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3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对讲机 无线 广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播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无线广播有如下几种:
1、无线数字对讲系统,用于用户间的相互对讲;但不适用于容量较大的用户群进行使用;
2、无线广播系统,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广播信号通过调频发射机向空中发射,终端无线接收调频信号,进行广播;但系统整体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3、IP广播,提供网络线发送广播信号和接收广播信号;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成本较高;
4、调频有线广播,利用CATV网络传输调频广播信号,终端有线接收调频信号,进行广播;需要布线等大量施工,周期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投资成本小、实现数字对讲机进行多用途使用的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包括发送端数字对讲机、接收端数字对讲机,发送端数字对讲机通过接收端数字对讲机可拆装连接功放单元,音频信号经功放单元,通过音箱进行播放。
作为优选,发送端数字对讲机连接有数字中继台,数字中继台还连接有高增益天线。
作为优选,接收端数字对讲机设置有复合接口,通过复合接口对接收端数字对讲机供电,并输出音频信号至功放单元。
作为优选,复合接口包括电源输入脚、音频输出脚。
作为优选,功放单元设置有电源输出脚、音频输入脚,分别与接收端数字对讲机的电源输入脚、音频输出脚连接,为接收端数字对讲机提供电源,与接收端数字对讲机进行音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在数字对讲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音频信号广播,综合了数字对讲机与无线广播系统的优势,克服了现有无线通讯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投资成本节约,提高数字对讲系统利用率,又可以实现音频广播的无线广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发送端数字对讲机,2是接收端数字对讲机,3是功放单元,4是音箱,5是数字中继台,6是高增益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数字对讲机的无线广播系统,包括发送端数字对讲机1、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发送端数字对讲机1通过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可拆装连接功放单元3,音频信号经功放单元3,通过音箱4进行播放。如需要无线对讲系统时,只需将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取出,装上电池,仍然可以用于对讲组网,数字对讲机即可用于对讲系统,也可用于广播系统。
为了用于更大范围的广播应用,增大广播距离,发送端数字对讲机1连接有数字中继台5,数字中继台5还连接有高增益天线6。数字中继台5将发送端数字对讲机1的数字信号进行放大,通过高增益天线6向空中发射无线数字广播信号。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接收无线数字广播信号后,输出广播音频信号至功放单元3,通过音箱4进行音频广播,从而实现播出。
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设置有复合接口,通过复合接口对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供电,并输出音频信号至功放单元3。复合接口包括电源输入脚、音频输出脚。功放单元3设置有电源输出脚、音频输入脚,分别与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的电源输入脚、音频输出脚连接,为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提供电源,与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进行音频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上增加1个复合接口,复合接口含7.5V直流输入脚(即电源输入脚)和音频输出脚。从功放单元3输出7.5V300mA直流电源,提供给复合接口,对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进行供电,同时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通过复合接口将音频信号传输给功放单元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广播系统包括发送端数字对讲机1、数字中继台5、高增益天线6、多个接收端数字对讲机2、功放单元3、音箱4。并且数字中继台5还可以接收广播信号,即在原有的广播系统中,将数字对讲机引入,构架成多种模式的无线通讯系统。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二菱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二菱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8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