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7112.8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储峰;秦涛;金慜;陈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持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涂(衬)塑复合钢管(下文简称“复合钢管”)因具有内壁光滑、不易结垢,输送流体阻力小等优势,能够避免传统镀锌管“锈黄水”的弊端,从而保证了水质的卫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水管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水领域。复合钢管的涂(衬)塑层的种类有硬聚氯乙烯(PVC-U)、聚丙烯(PP)、聚乙烯(PE)、交联聚乙烯(PEX)、氯化聚氯乙烯(PVC-C)等。
在安装复合钢管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复合钢管用支架固定在预定的安装位置,上述支架通常是在现场搭设并焊接完成,而在焊接作业过程中,喷溅的高温熔渣火星和金属熔液火星,以及支架焊点周围的高温气体,均会使复合钢管间接受热,造成复合钢管内、外壁的涂(衬)塑层破坏或脱落,导致复合钢管外壁腐蚀,复合钢管内部流体流量减少甚至堵塞,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复合钢管的支架通常在现场焊接制作,复合钢管受热易造成管道内、外壁塑层破坏或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中,采用螺栓将支架固定于墙面和/或地面上,复合钢管架设于管道固定装置上,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焊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用于将所述管道固定于建筑物的天棚、墙面或地面上,它包括至少一管道夹具; 一能够固定于所述墙面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支承框架;所述管道夹具架设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夹具包括两个U形钢箍板,且两个所述U形钢箍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U形钢箍板的凸耳与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劲肋。
更佳地,所述U形钢箍板的内壁设有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与所述管道上的凹槽相配合。
所述支承框架呈U形,所述支承框架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加固钢板一,所述加固钢板一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墙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框架上设有一垂直于所述支承框架的纵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的底端固接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纵向加劲肋的侧面与所述管道夹具的外壁相抵。
所述纵向加劲肋的底端与所述支承框架之间还设有一横向加劲肋,所述横向加劲肋的一侧固接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横向加劲肋的另一侧与所述纵向加劲肋的底端固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斜撑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墙面上。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支脚,所述支脚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地面或天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支脚的底端固接有加固钢板二,所述加固钢板二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地面或天棚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一、现有的复合钢管固定支架的制作多在安装现场焊接完成,焊接过程中喷溅的火星及高温气体会破坏复合钢管内、外壁的涂(衬)塑层,对管道内流体造成堵塞;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固定装置各构件的焊接作业可以在工厂预先完成,在现场仅需将管道紧固在管道夹具上,再将管道夹具架设在支架上,支架承载了管道的重量,并完成管 道安装前的定位,而支架与墙面和/或地面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整个工作过程无现场焊接作业。因此,避免了对管道内、外壁涂(衬)塑层的损伤及破坏,保护了涂(衬)塑层的完整,保障了施工生产的安全,杜绝了管道后期调试出现堵塞的可能。
二、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固定装置可由槽钢或角钢等常见材料在工厂焊接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管道固定装置是由螺栓固定在墙面和/或地面上,拆装方便,装置可反复使用,既便于施工又节省材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7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