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及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6985.7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祝建中;朱志芳;曹阳;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提式 生物降解 反应器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工业废水(特别是很难有效的处理出水水质不稳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体遭到严重的污染,对大自然甚至人类带来极大的破坏。废水会对水体与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打破水体平衡,降低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同时还会引起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亟需一套高效、低能耗、简单的水处理装置处理出水水质不稳定的工业废水。
虽然目前处理废水的方法有很多,但均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设备复杂、对处理水水质要求高以及处理效率不高、处理能耗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及反应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包括第一中空收容体,设在第一中空收容体中的、用于盛放生物填料的第二中空收容体和设置在第二中空收容体内侧底部的曝气盘,所述第一中空收容体和第二中空收容体之间形成一沉淀腔;所述第一中体收容体的下部设有第一排泥管道,上部设有排水管道;所述第二中空收容体的上部设有高于所述排水管道的溢流管道,下部设有延伸至第一中空收容体外侧的进水管道和第二排泥管道,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中空收容体外侧的曝气管道。
所述第一中空收容体和/或第二中空收容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中空收容体和/或第二中空收容体为中空长方体。所述第一收容体的上部设有串联排水管道。所述第二收容体的下部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中空收容体外侧的串联进水管道。所述第一中空收容体和/或第二中空收容体为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收容体。
一种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依序串联的上述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一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的串联排水管道和与之相邻的另一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的串联进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该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系统包括多组相互并联的、每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依序串联的上述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少、能耗低等优点,不但可以处理医药、印染、化工等工业废水,还可以用以评价生物材料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从而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包括第一中空收容体12,设在第一中空收容体中的、用于盛放生物填料8的第二中空收容体11和设置在第二中空收容体11内侧底部的曝气盘7。第一中空收容体12和第二中空收容体11之间形成一沉淀腔10。第一中体收容体12的下部设有第一排泥管道6,上部设有排水管道1。第二中空收容体11的上部设有高于排水管道1的溢流管道2,下部设有延伸至第一中空收容体11外侧的进水管道14和第二排泥管道4,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中空收容体外侧的曝气管道5。
该气提式生物降解反应器的使用方法为:
步骤一、形成生物膜:将驯化好的接种污泥和污水通过进水管道14泵入第二中空收容体内的反应腔,并且将生物填料8也放入其中。静置且不曝气5-7小时,使生物填料与污泥充分接触起到接种微生物的作用,之后全部排放掉,然后小流量进不加污泥的污水同时曝气,慢慢加大进水量,直至稳定运行。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3-4天就形成了成熟的生物膜。
步骤二、运行反应器:待填料上形成良好的生物膜后,将欲处理的污水经过进水管道14进入第二收容体内的反应腔中,并通过曝气盘7使填料形成内循环。从溢流管道2流出的水进入外层沉淀腔10经过沉淀后从排水管道1排出;串联时,第一个反应器从进水管道14进待处理的废水,从第二个反应器开始,前一个反应器的串联排水管道13排出的水通过下一个反应器的串联进水管道3进入下一个反应器。通过调节进水量来确定污水在内层反应腔9和外层沉淀腔10的停留时间。在该实施例中,各反应器可以串联或并联使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中空收容体和/或第二中空收容体设置为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两者套装在一起,形成反应腔和沉淀腔,污水在其中单向流动,形成一个有序的净化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6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型电视机展台
- 下一篇:艾灸多功能定位排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