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管挤出模芯及挤出机口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4173.9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5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夏迎松;朱希锋;朱宝宁;陈晓锋;刘建勋;刘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管 挤出 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管挤出模芯以及具有该模芯的挤出机口模。
背景技术
挤出机挤出成型的橡胶管,其内层胶是工作面,内胶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胶管的质量。特别是内胶层挤出时速度过快,胶料经过模芯进料口后,在挤出模套所形成的腔内,在压力作用下,从成型口挤出,挤出的管坯就会有出现分瓣的可能,并且这种分瓣在管坯上无法用裸眼观察出,硫化成型后的产品也无法用爆破、保压试验就能检验出,要经过耐久试验才能体现出,但耐久试验所需的周期很长。
还有一些内径较大的编织结构橡胶管,在编织前,如管坯太椭圆,编织后内胶层会出现褶皱,成型后褶皱部位就是一个耐久薄弱部位,产品内胶层很容易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管坯分瓣的胶管挤出模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保证管坯圆度、避免管坯内胶层产生褶皱的胶管挤出模芯。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管坯分瓣的挤出机口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保证管坯圆度、避免管坯内胶层产生褶皱的挤出机口模。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管挤出模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成型管坯的成型部,另一端设置有圆锥形导流部,所述芯体上靠近所述成型部位置处设置有增压部,所述增压部为至少一个由芯体向外凸出设置的凸部。
优选的,所述增压部为两个相邻的由芯体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距所述成型部的距离远于所述第二凸部距所述成型部的距离,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为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模芯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在设置有成型部的一端为通孔,另一端为盲孔。
优选的,在模芯上靠近所述盲孔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出气孔相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出机口模,包括模套,所述模套内通过装配盘安装有上述的胶管挤出模芯,至少部分所述成型部伸出所述模套,所述装配盘与所述模套固定连接,所述模芯的增压部设置于模套与装配盘形成的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盘上开有至少一个进料口,通过所述进料口向所述腔体内进料。
优选的,所述装配盘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通气口与所述出气孔相连通,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与设置于模芯上的所述通气口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装配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扇形的进料口,每相邻两个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胶管挤出模芯及挤出机口模,在模芯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部,当口模内的胶料流经增压部时所受压力增大,使得胶料受挤压后成型,有效避免挤出管坯因挤出速度快、压力不足产生分瓣现象,大大提高了胶管的生产合格率,提高胶管的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模芯的中部开有出气孔,装配盘上开有进气孔,出气孔和进气孔通过通气口相连通,当进行胶管挤出时,向进气孔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通气口进入出气孔并在成型部排出,对管坯内壁形成一定的压力,增加了管坯的圆度,避免出现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胶管挤出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胶管挤出模芯与装配盘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胶管挤出模芯与装配盘装配后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挤出机口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芯;11、芯体;12、成型部;13、导流部;14、增压部;141、第一凸部;142、第二凸部;15、出气孔;16、通气口;2、模套;3、装配盘;31、进料口;32、进气孔;4、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4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电平逆变器静态直流输出驱动装置
- 下一篇:用于材料表面处理的低温等离子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