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件装配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3362.4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7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成;李军;徐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装配夹具。
背景技术
不锈钢丝编织保护层PTFE软管原料为捆状,目前采用手工塞入方式将切料后的软管与套筒进行装配,软管与套筒为紧配合,防止套筒与软管旋转(工艺定位),但是不锈钢丝编织保护层PTFE软管切料后,其端口炸开,装配过程中,造成手工装配时软管较难塞入套筒,即使塞入后,端口钢丝外翻,扣压套筒后,钢丝会对PTFE造成损伤,而且装配效率低,再者钢丝容易扎破手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并且避免对操作工人的伤害、避免PTFE损伤而导致的泄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为人性化而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管件装配夹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包括上模、下模;
所述上模、下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可以合成一个圆形腔的半圆槽;
所述上模、下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可以合成一个锥形腔的斜形槽;
所述斜行槽与所述半圆槽位置相连,且所述斜行槽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斜行槽小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半圆槽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件装配夹具有效的解决了手工装配的弊端:装配时具有锥度导向,提高了手工装配的效率,避免了对操作工人造成伤害;且避免PTFE损伤而导致的泄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管件装配夹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下模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可以合成一个圆形腔的半圆槽10,该圆形腔与待装配的套筒3形状匹配;所述上模1、下模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可以合成一个锥形腔的斜形槽11,该锥形腔的大端半径需大于不锈钢丝编织保护层PTFE软管4半径;所述斜行槽11与所述半圆槽10位置相连,且所述斜行槽11与外界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斜行槽11小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半圆槽10的半径。
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需要将不锈钢丝编织保护层PTFE软管4的钢丝翻边处进行收口塞入套筒3时,将套筒3放入夹具下模2的半圆槽10内,然后闭合夹具上模1,压紧套筒3;不锈钢丝编织保护层PTFE软管4从右侧向左侧塞入;夹具闭合时,锥形腔的锥度导向部位大端口径为Φ20,小端口径Φ16.85,而软管外径为Φ17.6,所以软管很容易进入锥形腔的大端口径,随着软管进入,锥度导向部位将软管的钢丝翻边处收口为Φ16.85,直至塞入套筒内壁(套筒内壁孔径为Φ17.6);整个装配过程较为轻松;完成后,夹具上模1开模,取出套筒软管组件,并开始装配另外一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3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框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虚拟球员肤色匹配过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