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顶棚辐射空调末端管道连接的卡压式三通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3030.6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牛燕义;邹元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顶棚 辐射 空调 末端 管道 连接 卡压式 三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顶棚辐射空调末端管道连接的卡压式三通管件。
背景技术
顶棚辐射空调末端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屋顶,采用PEX柔性管来连接。现有的PEX柔性管如果采用传统的热熔连接,会对PEX管阻氧层造成破坏,也会对管材本身造成不小的损坏,甚至会早成渗漏的情况,热熔连接对于建筑物内部屋顶管道的连接,不切实际,连接麻烦。
针对PEX管柔性管的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都很难达到管道连接的紧密性,容易造成空调末端管道的渗漏,影响建筑物内部空调环境的温湿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管道连接更牢固、不易发生松脱的应用于顶棚辐射空调末端管道连接的卡压式三通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顶棚辐射空调末端管道连接的卡压式三通管件,包括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组成的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连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所述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的直径分别小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分别套有第一压紧环、第二压紧环和第三压紧环;所述第一压紧环、第二压紧环和第三压紧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均设置有与螺帽配合的外螺纹。以上技术方案增加了压紧环,在芯管套入管材内部后,拧紧螺帽,螺帽会作用在压紧环上,就可以使管材本身与管件连接紧密了。
进一步的,还包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压紧环与第一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压紧环与第二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一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二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分别贴合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较佳的,所述第一压紧环、第二压紧环和第三压紧环均为金属弹簧。
较佳的,所述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均为金属薄壁套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帽、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所述第一螺帽、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分别套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直径与第二连接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芯管的直径与第二芯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芯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管道连接更加紧固,所述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第三芯管上分别套有第一C型圈、第二C型圈和第三C型圈,所述第一C型圈、第二C型圈和第三C型圈的外壁分别抵接于第一螺帽、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
较佳的,所述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的直径为20毫米,第三芯管的直径为10毫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可以使管材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更加紧密,不会渗漏,也不会对管材本身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顶棚辐射空调末端管道连接的卡压式三通管件,包括由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第三连接管3组成的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第三连接管3的连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芯管4、第二芯管5和第三芯管6;所述第一芯管4、第二芯管5和第三芯管6的直径分别小于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第三连接管3的直径,所述第一芯管4、第二芯管5和第三芯管6分别套有第一压紧环7、第二压紧环8和第三压紧环9;所述第一压紧环7、第二压紧环8和第三压紧环9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第三连接管3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第三连接管3、第一芯管4、第二芯管5和第三芯管6均设置有与螺帽配合的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3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扰流器
- 下一篇:一种秸秆纤维素灰分脱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