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91685.X | 申请日: | 2013-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昉;李文龙;张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秦源吸音材料厂 |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32B27/06;B32B25/08;B32B15/09;B32B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侧护板 吸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逐渐进入家庭,车主越来越注重驾驶质量,也愈加在乎行驶时的噪声。事实上,车厢内的噪声足以影响车内乘员的交谈、音乐的聆听,甚至驾乘的心情。
汽车是一个高速运动的复杂组合式噪声源。汽车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高速行驶中汽车轮胎在地面上的滚动、车身与空气的作用,是产生汽车噪音的根本原因。汽车噪音主要来源按部位分为:发动机噪音、轮胎噪音、风噪音;按传播途径可分为:结构噪音、空气噪音、共鸣噪音;其中发动机噪音来源于发动机各部件的震动、燃烧爆发的冲击、活塞上下运动曲轴转动造成的噪音。
汽车所用的侧护板大多设置在汽车底部,空调外壳、中控箱与地毯相邻处,该侧护板起到遮蔽中央通道,烘托整车造型氛围的效果。目前绝大多数车的司机侧护板里面是没有吸音材料的,即使有,也仅仅是采用隔音或吸音的技术手段。
汽车的外壳一般都是由金属薄板制成,车辆行驶过程中,震源把它的震动传给车体,在车体中以弹性波形式进行传播,这些薄板受激震动时会产生噪音,同时引起车体上其它部件的震动,这些部件又向外辐射噪音。在汽车有限空间内的噪音包括直达噪音和反射噪音两部分。
因此,对于汽车降噪来说,仅加入吸音多孔材料或者仅加入隔音或减振材料是不够的,减振和吸音需要同时进行。
吸音是用指被动式用材料来改变声波的方向,以吸收其能量。减振是在防止噪音以声波方式传播引起车体振动,从而减弱噪音。
因多孔材料的吸音系数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因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声速将导致声波波长的改变,从而使材料的吸声频率特性作相对移动,其变化趋势一般是温度提高,吸声特性向高频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吸声特性向低频方向移动。湿度对材料的吸声性能也有较大影响,材料孔隙内的含水量增多导致了孔隙率的降低,随着含水量的增多,首先是高频范围的吸声系数下降,当含水量继续增加,随之影响范围向低频区域扩展,易造成产品失效。
因此,常规单一的多孔吸音材料并不能满足车厢内减振吸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噪声,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用于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分为顶层、中间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采用发泡硅胶板;所述中间层为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分为三层,中间为高阻尼减振橡胶层,高阻尼减振橡胶层两侧为拒水纤维制成的PET纤维层;所述底层采用铝箔作为隔热层;所述顶层和中间层、中间层与底层之间采用阻燃胶粘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中PET纤维层厚度在17mm与50mm之间,可以有效地对空腔部位进行填充。
更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中的拒水纤维为0.89dtex,产品孔隙率高,可提升吸收噪音性能,有效解决汽车行驶时风噪、车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路噪传入车厢内造成的噪音共鸣问题。
更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侧护板的汽车侧护板的减振吸音垫底层背部设有背胶,可直接将减振吸音垫粘贴在汽车侧护板上,施工方便。
采用本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减振吸音垫中加入高阻尼减振橡胶,该减振橡胶既有高弹态又有高黏态,具有良好的减振、缓冲、隔音性能,
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震源将震动传给车体,在车体中以弹性波形式进行传播,汽车车身作为金属外壳,薄板受激震动时会产生噪音,同时引起车体上其它部件的震动,这些部件又向外辐射噪音,加入该高阻尼减振橡胶会起到加固车体结构和控制车体与外界噪声的共振的作用。这是因为粘贴减振吸音材料后,可改变车箱内的固有频率,控制车外噪声与车体产生的共振和共鸣,从而有效隔绝、吸收噪声,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
(2)在减振吸音垫中加入多孔PET纤维层,能吸收外界传入车厢内的高频声压。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许多内外相通的微小间隙和连续孔洞,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反射,一部分沿着细孔进入材料内部时,引起孔内空气振动,与孔壁产生摩擦,紧靠孔壁和纤维表面的空气因摩擦力和粘滞力的作用,使得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使得声波衰减,反射声波减弱达到吸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秦源吸音材料厂,未经上海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秦源吸音材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道钉
- 下一篇:高速公路下穿高压线静电屏蔽隔离防护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