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堤坝式路面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532.5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安;邓红波;刘结义;郭健;王新夏;郦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堤坝 路面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施工且便于维护的堤坝式路面框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路面结构通常为沥青路面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水泥混凝土地面为刚性路面,具有价格高、不受温度高低影响、强度高的优点,但是施工难度高、行车舒适性差。
为了解决水泥路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多采用沥青或者以沥青为主材料的路面,这种路面多为半刚性或者柔性路面平整度高,行车舒适、噪音小,施工方便快捷,维修快,但也存在着老化速度快、使用周期短,在高温条件下吸热造成地面温度过高,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车辙;而低温条件下容易在路面产生开裂,而这些都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沥青路面还会发生沥青颗粒脱落、脆化、开裂等问题,容易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堤坝式路面框架,以钢筋混凝土为路面基材,配合堤坝式结构以及缓冲沙层,能有效结合钢筋混凝土路面以及沥青路面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堤坝式路面框架,其框架整体为一对称的堤坝式梯形结构,此堤坝式结构框架自下往上成型,两条斜边与路基的夹角为65~75°,为多层复合层结构,自下往上依次为沙基层、下级钢筋混凝土层、沥青填充层以及上级钢筋混凝土层,且各功能层厚度之比为3:5:2:3,同时,在所述下级钢筋混凝土层下表面上均布有方形稳定块,此方形稳定块的边长为400~600mm,而所述上级钢筋混凝土层则在下表面成型有井字形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堤坝式路面框架在施工时为多次成型,其每层结构独立成型用以保证其表面平整度,且在成型上级钢筋混凝土层时,只需沥青填充层七成干的时候即可进行成型操作,可有效保证其沥青填充层与上级钢筋混凝土层在井字形沟槽处的压实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沙基层的使用材料采用粒径较细的海沙,而尽量不采用河沙,以提高其路面框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方形稳定块的边长优选为500mm,为聚乙烯材料直接成型在下级钢筋混凝土层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井字形沟槽的深度为上级钢筋混凝土层厚度的1/10~1/6。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完全整体成型后,可在其两侧通过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堆砌,以提高其此框架结构的侧向抗剪切性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路面工作性能好,可以满足五轴全重 100 吨以下荷载车辆行驶,使用周期长,在使用周期内路面不易破损松动,且使用年限越久,路面越紧实,车辆在表面通过时基本没有顿挫感,极大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左侧切面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堤坝式路面框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左侧切面细节图,在本实施例中,路面框架为对称结构,其右边结构与左侧结构对称,两条斜边与路基的夹角为70°,路面框架中自下而上包括沙基层5、下级钢筋混凝土层4、沥青填充层3以及上级钢筋混凝土层2,其中,沙基层5成型在路基6上部,其厚度为150mm,而下级钢筋混凝土层4厚度为250mm,且在其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边长为500mm的方形稳定块。
而沥青填充层3为第三层成型层,厚度为100mm,为石油沥青直接浇注成型,而上级钢筋混凝土层2成型在沥青填充层3上表面,厚度为150mm,且在与沥青填充层3交界的下表面上开有深度为20mm的井字形沟槽,为使沥青填充层3的沥青料均匀填充进井字形沟槽中,上级钢筋混凝土层2在沥青填充层3七成干的时候即可进行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路面框架的整体机械性能,在其两侧还分别通过水泥砂浆成型为限位砌块1,以提高其此框架结构的侧向抗剪切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室侧向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驾驶员左搁脚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