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及稀油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8680.1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6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满齐军;黄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410699 湖南省长沙市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稀油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油装置及稀油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用于机械润滑的稀油站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电厂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将其安装在需要润滑的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稀油滑润站通常包括油箱、油泵、冷却系统、过滤器及阀门等组成,工作时,油泵从油箱中吸出油液,经过滤器及阀门等部件后直接输送至机械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使机械设备的相对运动部位得到较好的润滑,并带走运动时磨损金属微粒,经过滤和冷却系统冷却后流回油箱,形成循环润滑系统。
目前广泛使用的稀油站中,其吸油装置均只包含一套油泵组件,并且由单个油泵带动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油泵组件中的某些部件出现故障,吸油装置将会停止工作,从而影响稀油站的正常工作。
基于现有稀油站的吸油装置存在的不足,如何提供一种工作效率更高、更为安全,以及运行成本更低的用于稀油站的吸油装置,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种工作效率更高、更为安全,以及运行成本更低的用于稀油站的吸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吸油装置的稀油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油装置,用于稀油站,包括油泵组件,所述油泵组件包括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和所述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旋转的第一马达;所述第二油泵组件包括第三油泵和第四油泵,所述第三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的一端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旋转的第二马达;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端通过管路与稀油站的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端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油泵的出油端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三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的进油端通过管路与稀油站的油箱连通,所述第三油泵的出油端管路上设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油泵的出油端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远离油泵组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远离油泵组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的回油管路上设有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油泵和所述第三油泵的回油管路上设有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油泵和第四油泵形成的油路为控制油路,所述第二油泵和第三油泵形成的油路为润滑油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马达均为电动马达。
上述结构的吸油装置,用于稀油站,包括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分别与其它阀体相连接,形成两套独立的油泵系统,两套油泵系统通过电气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当其中一套油泵系统损坏时,另外一套油泵系统可立刻投入使用,因此,工作效率更高,运行成本更低。同时,由于油路上还设有其它安全阀体,因此,油泵系统的安全性更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稀油站,包括油箱和与所述油箱连通的吸油装置,所述吸油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吸油装置。
包括上述吸油装置的稀油站,同样具有工作效率更高,运行成本更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1油箱 2第一油泵组件 3第一单向阀
4第二单向阀 5第三单向阀 6第四单向阀
7第一溢流阀 8第二溢流阀 9第二油泵组件
10第一油泵 11第二油泵 12第三油泵
13第四油泵 14第一马达 15第二马达
16润滑油路 17控制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翼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翼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8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制放盆架
- 下一篇: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