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及注塑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7453.7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2 | 分类号: | B29C45/32;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1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搭载 部件 模具 注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及注塑流道。
背景技术
目前,对汽车搭载部件的加工成型采用两次成型的方式来完成,其加工中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对其汽车搭载部件进行两次加工,采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汽车搭载部件,就需要不同的装置进行加工处理,增加了汽车搭载部件的加工步骤,同时还增加了产品成型后所需材料的增加,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及注塑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包括动模板、静模板及型腔板,在型腔板上设有可模塑标准产品的型腔,所述型腔板上设有4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型腔,且沿竖直方向呈平行并排排布,所述型腔板分为第一型腔板和第二型腔板分别位于静模板和动模板上,所述型腔分为第一型腔部件和第二型腔部件,所述第一型腔板和第二型腔板分别对应于可模塑标准产品的所述第一型腔部件和第二型腔部件。
进一步地,上述的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所述型腔在型腔板上为独立的个体布置。
汽车搭载部件模具的注塑流道,包括脱料板,所述脱料板上设置有注塑主流道,所述注塑主流道与第一分流道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道由注塑主流道分成的两段相同的流道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分流道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道的两端连通有第三分流道,所述第三分流道注塑于权利要求1至2中的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更进一步地,上述的。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汽车搭载部件模具的注塑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呈“S”型布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模板和静模板上的型腔板上各自设置有不同部位的第一型腔部件和第二型腔部件,同时通过脱料板上的注塑主流道与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及三分流道,来完成一次成型模具,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同时还能加快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流道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汽车搭载部件的模具,包括动模板2、静模板3及型腔板,在型腔板上设有可模塑标准产品的型腔,型腔板上设有4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型腔,且沿竖直方向呈平行并排排布,型腔板分为第一型腔板5和第二型腔板6分别位于静模板3和动模板2上,型腔分为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第一型腔板5和第二型腔板6分别对应于可模塑标准产品的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型腔在型腔板上为独立的个体布置,型腔与型腔之间不连通。其中,汽车搭载部件模具的注塑流道,包括脱料板1,脱料板1上设置有注塑主流道41,注塑主流道41与第一分流道42的中心相连通,第一分流道42由注塑主流道41分成的两段相同的流道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分流道43的中心相连通,第二分流道43的两端连通有第三分流道44,第三分流道44注塑于动模板2和静模板3合模时,第一型腔板5和第二型腔板6合模后分别对应于可模塑标准产品的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合模后的产品,其中,第三分流道44与第二型腔板6上的第二型腔部件8相连通,保证在开模时,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注塑成完整的汽车搭载部件。
第一分流道42呈“S”型布置,可以使第一分流道42在分流至第二分流道43的流量相等,保证能使汽车搭载部件能同时注塑完成。
具体应用时,该装置工作时,首先需要合模,此时动模板3和动模板2上的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合并呈一完整的汽车搭载部件,然后,通过注塑主流道41分流到第一分流道42,再由第一分流道42分流至第二分流道43中,接着由第二分流道43分流至第三分流道44中,最后由第三分流道44由动模板2上的第二型腔部件8注入至第一型腔部件7和第二型腔部件8合并成的汽车搭载部件,经过一定时间后,该装置开模,首先脱料板1与动模板2分离,接着动模板2与静模板3分离,此时动模板2上的第二型腔部件8与静模板3上的第一型腔部件7相组合,留在静模板3上,在动模板2与静模板3分离后,静模板3中的顶出装置将汽车搭载部件顶出。
的第一型腔部件和第二型腔部件,同时通过脱料板上的注塑主流道与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及三分流道,来完成一次成型模具,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同时还能加快工作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7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