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净化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7013.1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8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兴星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47/06;B01D47/0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具体是指一种废气净化塔。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气处理普遍应用在各种工业场所,现有废气处理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活性炭吸附式、生物滤池式、等离子式、催化氧化式等等,这些处理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废气净化作用,但处理净化效果不佳,并且大部分还存在设备复杂、处理成本高、净化率低、维护成本极高等问题。
针对吸附方式,目前有人采用泡沫吸附方式来处理废气,如参见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118282.0)一种泡沫洗气装置,其利用泡沫对废气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为,塔内设有泡沫层(具体为筛板机构),废气从塔底部送至塔内,废气顺风流从下而上,流经泡沫层,借由泡沫层内的泡沫对废气进行粘附吸收,失效泡沫破碎成废水顺势下流,处理后的气体通过泡沫层继续上升,直至排出塔外。
目前泡沫吸附方法皆类似所述泡沫洗气装置的处理方式处理,其设备成本及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然而,废气净化处理效果不佳,一主要原因在于,废气在高压作用下从塔底送入,废气顺风流直接快速上升,再加上泡沫液无法实现满罐,从而造成废气与泡沫的接触时间极短,大多时候废气还未与泡沫充分接触就已被送至泡沫层上方并且排出。目前一种解决办法是采用两组泡沫吸附装置,第一组泡沫洗气装置的气体排出口连接第二组泡沫洗气装置的气体输入口,其虽然能够提升一定的废气净化率,但效果不显著。目前另一种解决办法是对塔内结构进一步设计,比如所述专利申请201310118282.0中,将泡沫层(亦筛板机构)设有多层,每层的下方还设有挡板,实践应用时,复杂的结构设计不仅减少了废气与泡沫相接触的有效空间,不仅不会加长废气与泡沫的接触时间,反而给废气的流通造成一定堵塞而影响装置正常工作,另外还给设备清洁维护带来承重负担。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废气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明了一种性能极佳的废气净化塔,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净化塔,具有结构简洁、净化率高、成本低、免清洗维护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工业、商业、生活中。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废气净化塔,包括第一塔身,该第一塔身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口;该第一塔身内套设有第一内塔管,该第一内塔管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塔身的底部,所述第一内塔管的内外分别构成第一内气室和第一外气室;所述第一塔身的靠近其顶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所述第一内气室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外气室内分布有泡沫喷头。
所述泡沫喷头设在所述第一外气室内的上半段并且呈上下多层分布,构成上下多层泡沫喷淋层,各所述泡沫喷淋层包括喷淋管和若干个泡沫喷头,该喷淋管呈四方形结构,所述若干个泡沫喷头均匀分布在该喷淋管上。
所述第一内塔管的下端管段呈中部扩径的变径管段,该变径管段从上至下包括上扩径段、中过渡段和下缩口段;变径管段的管壁上密布有复数个通气孔。
所述第一外气室内还设有起泡球层,该起泡球层设有若干层,分别分布在各层所述泡沫喷淋层的上方位置。
所述第一外气室顶部与所述第一排气口间隔设有第一挡水板。
所述废气净化塔还包括第二塔身,该第二塔身的顶部设有第二排气口;该第二塔身内套设有第二内塔管,该第二内塔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连设,该第二内塔管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二塔身的底部,所述第二内塔管的内外分别构成第二内气室和第二外气室;所述第二塔身的靠近其顶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所述第二外气室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至该第二进气口上,所述第二外气室内分布有气雾喷头。
所述第二外气室内设有螺旋绕设在所述第二内气室外的螺旋板。
所述螺旋板的内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内塔管的外侧壁上,该螺旋板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塔身间留有间隙。
所述气雾喷头在所述第二外气室内呈上下多层分布,构成上下多层气雾喷淋层;各所述气雾喷淋层包括喷淋管和若干个所述气雾喷头,该喷淋管呈四方形结构,所述若干个气雾喷头均匀分布在该喷淋管上。
所述第二外气室顶部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间还设有第二挡水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兴星,未经陈兴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7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砂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滤油机的双联滤油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