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5354.5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袁传奇;梅俊明;余海兵;吴卫波;陈智俊;李彩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处可见智能机、MP3、PAD、蓝牙音箱等电子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的电子系统与电池之间无法断电,这导致电子产品在死机时无法通过断电手段进行复位。为了使电子产品在死机时可以复位重启,必须添加专门的复位电路,通常添加复位电路有以下几种方案:1、独立物理按键开关复位;2、借助复位芯片,使用开机键复用进行复位;3、软件复位。
对于第一种方案,需要产品结构额外开复位孔,这在一方面影响了电子产品的整体外观,且需额外的开关按键增加成本,尤其对于一些事先固定了结构的产品,这种方案更是不可行。对于第二种方案,是目前大多数电子产品所使用的方案,由于方案成熟可靠,被大多数电子产品使用,但是需要增加额外的复位芯片,大大增加了电子产品的硬件成本。第三种方案一般是在软件代码里使用WATCHDOG的形式,当电子产品死机时,放置一定时间,系统便会重启,这种方案虽然廉价却让用户面对死机无计可施,大大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不需要额外开设复位孔又不需要额外复位芯片的复位电路,该复位电路可靠有效、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复位电路,包括充电电源VCHG高电平端,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5,电容C223,三极管Q204,MOS管Q205,二极管D1,开关机键K1和复位接口;所述VCHG高电平端与电阻R212的一端、电阻R213的一端连接,电阻R213的另一端与电容C223的一端、三极管Q204的基极连接,电容C22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0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04的集电极、MOS管Q205的栅极、电阻R215的一端连接,电阻R215的另一端接地,MOS管Q205的漏极与所述复位接口连接,MOS管Q205的源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开关机键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机键K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204为MMBT3904型号。
进一步地,所述MOS管Q205为DMN601K型号。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1为RB521S-30型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C223为10uF。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212为100K,所述电阻R213为330K,所述电阻R215为100K。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位电路,采用简单廉价的晶体管设计复位电路,利用充电电源作为复位的触发电源,利用电子产品的开关机键作为复位的开关,复位电路可靠有效、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电路图。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廉价的MOS管设计复位电路,利用充电电源作为复位的触发电源,利用电子产品的开关机键作为复位的开关,具体电路参见图1:
一种复位电路,包括充电电源VCHG高电平端,电阻R212、R213、R215,电容C223,三极管Q204,MOS管Q205,二极管D1,开关机键K1和复位接口;所述VCHG高电平端与电阻R212的一端、电阻R213的一端连接,电阻R213的另一端与电容C223的一端、三极管Q204的基极连接,电容C22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0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04的集电极、MOS管Q205的栅极、电阻R215的一端连接,电阻R215的另一端接地,MOS管Q205的漏极与所述复位接口连接,MOS管Q205的源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开关机键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机键K1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5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