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电视快速装夹搬运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918.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金敬福;王艳龙;张洋;郑瑞康;齐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7/12 | 分类号: | B65G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电视 快速 搬运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电视快速装夹搬运器具,用于大尺寸平板电视的搬运,如平板电视销售中装卸、搬运上楼等配送环节,属于可重复使用的物流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视呈现销量大,尺寸大的特点。由于平板电视本身尺寸大、昂贵,配送过程存在诸如不方便拿等问题。且平板电视包装成本较高,包装物在配送完后就丢弃,造成浪费。当前家电的销售模式是,商家或厂家所在地域仓库委派专业人员配送。配送物品较杂,要求配送效率高,配送过程安全可靠。
目前简易包装有扩大的趋势,电脑主板多采用由包膜封装后,插入类似于多层抽屉的货架中的存储配送方式。基于专用器具安全、可靠、环保、节约成本的特点,国内外大家电销售也呈现简易包装,采用专业器具配送的趋势。本专利针对大中型平板电视,利用平板电视背后的螺纹挂架孔,参考平板电视挂架,设置安全可靠的快拧螺纹机构,可快速安全的实现平板电视的定位夹紧和装卸配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由第一快拧螺纹机构、第二快拧螺纹机构、第三快拧螺纹机构、第四快拧螺纹机构、固定位调节机构、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构成;
所述的固定位调节机构是由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轴销、四个固定螺母组成,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中部开有圆孔,通过轴销连接在一起,并可绕轴销转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头部有带有螺纹的定位销,可插入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的圆孔和长孔内,并通过固定螺母夹紧在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上,起到固定防松作用。
所述的第一快拧螺纹机构、第二快拧螺纹机构、第三快拧螺纹机构、第四快拧螺纹机构结构相同,是由开口螺栓、内扩张杆、弹簧、挡针和卡环组成,卡环卡入在开口螺栓的卡槽中,开口螺栓中部开有空心孔,开口螺栓的螺纹部分开有花瓣样的三个槽,使得螺纹头部处于弹性收缩状态;内扩张杆头部圆筒上开有两个斜面,中部为圆杆,插入开口螺栓空心孔中,圆杆一端具有短圆柱和过度圆锥面,短圆柱的直径大于中部的圆杆直径。内扩张杆的头部为片状旋钮,旋钮底部有两斜面,并在一个斜面上开有圆孔;当内扩张杆插入开口螺栓时,旋转旋钮,旋钮底部斜面在开口螺栓的斜面上滑动,滑动过程中带动内扩张杆向一端移动,同时使内扩张杆上的圆锥面与开口螺栓的中心孔贴合,并撑起螺纹部分;未旋转拉动内扩张杆时,开口螺栓由于螺纹部分处于弹性收缩状态,可直接插入平板电视背后的螺纹挂架孔中;挡针中部设有小把手,当挡针与弹簧配合插入内扩张杆头部旋钮的圆柱孔内时,小把手处于与圆柱孔接通的横槽内,旋转旋钮到指定位置时,挡针在弹簧作用力下插入开口螺栓斜面上的圆孔中,防止旋钮滑落;开口螺栓穿过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卡环卡在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上,防止开口螺栓窜动。
所述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设置有通过开口螺栓的圆孔和长孔,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上定位销的圆孔和长孔;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上设有的把手和背带可方便提起放下器具与平板电视。
本实用新型适用平板电视背部螺纹挂架孔距为100mm*100mm~400mm*400mm的平板电视。不使用时,该器具可依靠固定位调节机构收缩,所占面积较小。第一快拧螺纹机构、第二快拧螺纹机构、第三快拧螺纹机构、第四快拧螺纹机构可依靠卡环卡在第一把手背架和第二把手背架上,防止脱落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方便可靠,可快捷的实现平板电视的夹紧定位,安全的完成配送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快拧螺纹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快拧螺纹机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口螺栓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张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第一快拧螺纹机构1、第二快拧螺纹机构2、第三快拧螺纹机构6、第四快拧螺纹机构7、固定位调节机构4、第一把手背架3和第二把手背架5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机智能配料系统
- 下一篇:电芯自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