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874.4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樊灵;李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4 | 分类号: | F16D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尤其是用于空调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电磁离合器中的线圈外壳盖2用于将线圈外壳固定安装在旋转机械的壳体上。上述电磁离合器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时,存在线圈发热或者乱伤而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即便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时,也不存在线圈发热或者乱伤而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电磁离合器,包括吸盘、线圈部件和旋转件,旋转件带有环形槽,线圈部件镶嵌于环形槽中,线圈部件包括线圈、容纳线圈的线圈外壳以及线圈外壳背面的线圈外壳盖,其特点是,线圈外壳盖和环形槽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以至于形成挡尘结构,该挡尘结构能阻挡异物进入到线圈外壳和环形槽之间的间隙。
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线圈外壳盖的半径R2大于环形槽的外径R1。
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线圈外壳盖形成边缘部,该边缘部轴向延伸,包围旋转件的外圈端面,以阻挡异物进入到线圈外壳和环形槽之间的间隙。
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线圈外壳盖的半径R2等于环形槽的外径R1。
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R2-R1>2mm,并且所述间隙宽度设置为0.5mm-1.5mm。
通过进行挡尘结构将灰尘基本上杜绝于线圈外壳环形槽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在线圈发热或者乱伤而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电磁离合器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实施例2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实施例3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外壳盖2的外径设置成明显小于皮带轮环形槽3的外径。上述电磁离合器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时,灰尘容易进入线圈和皮带轮之间的间隙中,当灰尘积聚过多时,与线圈外壳发生磨擦,导致线圈发热或乱伤而失效。根据前述发现,后述实施例可避免在线圈发热或者乱伤而失效的问题。
实施例1
电磁离合器用于传输旋转扭矩,例如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设置在发动机向压缩机传递旋转力的路径上,实现动力传递继续或停止。压缩机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主轴30以及压缩机构(未示出)。电磁离合器吸合时,发动机上的旋转力通过电磁离合器传递给主轴。主轴旋转工作中,压缩机构给予主轴一负载。
在后述实施例中,环形槽4的外径或者外侧半径是指环形槽4的外侧壁的半径。可参考图1中的半径R1进行理解。
如图1、图2所示,电磁离合器包括作为旋转件的皮带轮1、轮毂31、与皮带轮1相对的吸盘10、镶嵌于皮带轮1的环形槽4中的线圈部件20,发动机通过皮带来驱动皮带轮1。其中,轮毂31套在压缩机主轴30的外周,两者键配合;轮毂31与吸盘10之间固定连接;皮带轮1安装在压缩机缸盖32外,两者之间装有轴承33;离合器未吸合时,皮带轮1与吸盘10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因此虽然皮带轮1随发动机旋转,离合器中的其它零件仍保持静止;线圈21通电后,皮带轮1励磁,吸引吸盘10与之贴合,将动力传递给吸盘10,线圈部件20仍然保持静止。
线圈部件20包括与电源相通的线圈21、用于容纳线圈21的线圈外壳22、以及线圈外壳22背面的线圈外壳盖25。线圈外壳盖25一般焊接固定在线圈外壳22背面,用挡圈34卡在缸盖32上,使线圈部件20与缸盖32相固定。
由于皮带轮1作旋转运动,而线圈部件20保持静止,两者存在相对运动。灰尘容易从皮带轮环形槽4与线圈部件20之间的径向的间隙G进入。
本实施例将线圈外壳盖25的外径设置成大于环形槽4的外径(外侧壁的半径),可以杜绝灰尘直接地从正面S1进入间隙G。理论上将线圈外壳盖25的外径设计得越大,与皮带轮1的外圈端面之间的间隙设计得越小,则灰尘越难进入间隙G。但考虑到线圈外壳盖25在焊接时产生变形、磁力线聚集能力问题,将线圈外壳盖25与皮带轮1的外圈端面之间的间隙G2设为0.5mm-1.5mm,并且线圈外壳盖半径R2-环形槽的外侧半径R1>2mm。在皮带轮1作旋转运动下,产生离心力,侧面的灰尘S2较难到达间隙G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