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586.9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2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吉兼圣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B25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端工具能够做冲击运动的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2所示的冲击工具,在前后较长的输出轴部上具有冲击机构,而且在输出轴部的后部下侧具有收装电机的电机收装部,且使该电机处于输出轴朝上状态,在电机的下侧设置有风扇。
在该冲击工具中,风扇通过转动而向下方排气,使内部产生气流(风),通过该风的流通将冲击机构以及电机等的内部机构冷却。
然而,由于将风扇设置在下部而向下方排气,因此导致由冲击工具的输出轴部上侧抽气,然而为了达到冷却效果,需要追加风扇以外的用于调整风向及流通路径的导流板等的结构,结果会导致成本较高以及结构复杂。又有,由于从产生粉尘的输出轴部的周围吸气,会导致粉尘到达电机等的内部的部件。例如,当粉尘混入在电机中使用的整流用的碳刷时,会降低整流功能等的由于粉尘混入电机而导致功能下降的情况已被大家所公知,从而最好尽量避免粉尘进入到电机内部,而且对于其他的部件也具有同样的要求。
在这里,在下述专利文献3、4所公开的冲击工具中,将风扇配置在电机的上侧,并且向风扇的前方排气。
在该冲击工具中,由于从电机的下侧吸气,而使风扇以外的需追加的结构相对较少,从而可降低粉尘进入到以电机为主要部件的内部部件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084868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76108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第4188669号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93310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3、4的冲击工具中,由于从电机收装部的上部前侧排气,导致所排气的大部分位于顶端工具的周围,从而可使由顶端工具对被加工材料作业而产生的粉尘扩散。当粉尘扩散时,会导致对被加工材料的识认困难,而降低操作性,而且,当粉尘到达吸气部时会导致粉尘进入到内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内部冷却机构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能够防止粉尘流入内部且防止粉尘扩散。
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冲击工具,具有:电机,其设置在机身部上;风扇,其由下方吸气朝侧方排气,配置在所述电机的上侧;排气方向转换机构,其使所述风扇的排气流由侧方朝下方转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具有朝所述风扇的侧方延伸的第1排气路径和朝所述风扇的上方延伸的第2排气路径,在所述第1排气路径上设置有所述排气方向转换机构,在所述第2排气路径上设置有将所述排气方向转换的第2排气方向转换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所述第1排气路径具有位于其内部的用于形成多个排气路径的隔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所述隔板设置在导流板上,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吸气导向所述风扇的中心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在所述第1排气路径或者所述第2排气路径上配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用控制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在所述排气方向转换机构上附加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 用控制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还设置有将所述排气引导至收装气缸的筒体的外侧的第3排气路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冲击工具中,所述第3排气路径与收装曲柄的曲柄壳体的外侧或内侧连接。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冲击工具时,该冲击工具结构简单,并能够使内部结构充分冷却且防止粉尘流入内部,还能够防止由于顶端工具附近产生的粉尘与排气的冲撞而产生的扩散。
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时,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能够保持良好的操作性,也能够防止粉尘的扩散及流向内部,还能够对机身部的下部以外的部分充分的冷却。
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时,能够将风扇的排气适当的引导至各个部位。
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时,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适当的吸排气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5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