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2944.2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2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任彰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彰淳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刘强身 |
地址: | 韩国仁川市富平区富***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随声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益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声听、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笔记本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使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亦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耳机线的构造工艺均是先将几根绝缘导电丝缠绕在防弹丝上构成一组导电体,根据不同的需要,再将几组导电体缠绕在另一根防弹丝上,再包裹上外皮构成耳机线。采用这种耳机线的构造工艺所制成的耳机线,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并且无麦克风,使用寿命也很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耳机线,该耳 机线的内部结构独特、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耳机插头、与耳机插头连接的主线、以及至少两条副线,所述副线通过一塞体连接在主线末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主线和副线均具有一外表层,且外表层均主要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所述主线外表层的内部设有至少三条芯线,所述芯线由光纤线、包裹在光纤线外部的第一防护层、设置在第一防护层外部导管组成,所述导管的外部还包裹有一层第二防护层;所述主线外表层的内部设有三条芯线,其中两条芯线被包裹于同一第二防护层内,组成第一芯线组,另一条芯线的外部包裹有一层第二防护层,组成第二芯线组;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可变色耳机线包括两条副线,称为左副线与右副线,左副线与右副线通过塞体连接在主线末端,所述左副线内部具有第二芯线组,所述右副线内部具有第一芯线组。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芯线组与第二芯线组之间设有棉丝。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耳机插头上具有左声道端、右声道端、接地端以及麦克风端,其中,所述左声道端连接到第二芯线组的导管上,所述右声道端和麦克风端分别连接到第一芯线组的两个套管上,所述接地端连接到第一芯线组和第二芯线组的第二防护层上。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右副线上连接着一转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述结构的耳机线,该耳机线的内部结构独特、紧凑,在对耳机线进行多次弯折时,内部结构不受影响,增加了耳机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耳机线,该耳机线包括有耳机插头10、与耳机插头连接的主线20、以及两条副线30,两条副线30通过一个塞体40连接在主线20的末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线20和副线30均具有一外表层201。
参照图2至图4所示,主线20外表层201的内部设有三条芯线202,芯线202由光纤线203、包裹在光纤线203外部的第一防护层204、设置在第一防护层204外的部导管205组成,导管205的外部还包裹有一层第二防护层206。在本实施例中,三条芯线202中的其中两条芯线202被包裹于同一第二防护层206内,组成第一芯线组50,另一条芯线202的外部包裹有一层第二防护层206,组成第二芯线组60,第一芯线组50与第二芯线组60之间的缝隙内设有棉丝70。上述的两条副线称为左副线301与右副线302,左副线301内部具有第二芯线组60,右副线302内部具有第一芯线组50;右副线302上连接着转接管80。
参照图5所示,耳机插头10上具有左声道端101、右声道端102、接地端103以及麦克风端104,其中,所述左声道端101连接到第二芯线组60的导管205上,所述右声道端102和麦克风端104分别连接到第一芯线组50的两个套 管205上,所述接地端103连接到第一芯线组50和第二芯线组60的第二防护层20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彰淳,未经任彰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2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