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流沉淀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81582.5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沈德华;范正芳;蔡大牛;康佑军;秦晴;高娟;李瑞鹏;张伟;宁军;毛鸿浩;吴冬飞;纪国庆;裴宁;黄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竖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其中,竖流沉淀池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是存在着沉淀池高径比大,沉降污泥分散堆积在锥形集泥区侧,最终形成死区的问题。如果是处理生化废水,则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污泥厌氧上浮导致水质变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有挡板的竖流污泥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上部为圆状体、下部为锥筒状的池体,所述池体上部设置集水槽,集水槽下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池体下部设置污泥斗,污泥斗的底部设有通向池体外的排泥管;在池体内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中心导流管,中心导流管尾部连接反射锥;在池体内安装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在池体内壁和中心导流管之间错位安装。
所述折流挡板的数目为2~10,优选2~4。
所述折流挡板与壁面夹角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体内部与中心导流管之间增加折流挡板,通过引导水流折弯,改变水流运动轨迹,从而增加水流运动路径并逐步减缓水流流速,最终加速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并改变沉降方向,达到快速沉降、集中沉降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中心导流管,2为反射锥,3为折流挡板,4为集水槽,5为出水管,6为排泥管,7为池体,8为污泥斗,9为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上部为圆状体、下部为锥筒状的池体7,所述池体7上部设置集水槽4,集水槽4下部设有出水管5,所述池体7下部设置污泥斗8,污泥斗8的底部设有通向池体7外的排泥管6;在池体7内设有与进水管9相连通的中心导流管1,中心导流管1尾部连接反射锥2;在池体7内壁与中心导流管1之间错位安装2~4块折流挡板3,折流挡板3与池体7内壁夹角为30~6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污水经进水管9进入中心导流管1,经由反应锥2向四周涌入竖流沉淀池内部,水流上涌时经过一组交错排列的折流挡板3,促使水流不断变向,延长水流运动路径,加速固体颗粒沉降。固体颗粒沉降于污泥斗8中,并最终经过排泥管6排出池体7。获得的清水于集水槽4收集,并最终通过出水管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1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切换Streamline柱流路方向的装置





